“行情總是在絕望中產生,在瘋狂中滅亡”,基金業內之所以流傳“冠軍魔咒”的說法,原因也大抵如此。
尤其今年資本市場一波三折,一些優質賽道有業績加持也沒能逃脫“估值殺”,去年的雙料冠軍崔宸龍就結結實實遭遇了一次“冠軍魔咒”。
1 從雙冠王到雙降
2021年,前海開源公用事業錄得收益率119.42%,在748只股票型基金中高居第一;前海開源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A年度收益率109.36%,在2125只同類混合型基金中也是第一名。而兩隻產品的基金經理都是崔宸龍,崔宸龍也因此成為2021年“雙料”冠軍。

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走勢
崔宸龍從2020年7月20日才開始擔任前海開源基金經理,管理的第一隻產品便是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自此算起,出道500多天就成為基金雙冠王,一時風頭無兩。
要知道,崔宸龍接手前,前海開源公用事業早已半死不活,規模一度只剩下1300萬元,距離清盤僅一線之隔。
崔宸龍接管後,形勢立馬發生180度大轉變,不僅業績狂飆突進,規模也一路激增,到2021年底,已站上258.16億元規模,另一隻前海開源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A規模也突破了125億元。
從地獄到天堂,崔宸龍只用了一招:all in 新能源。
然而風水輪流轉,進入到2022年,新能源失寵,市場表現甚至被“舊能源”遠遠超過,崔宸龍管理的基金紛紛遭遇滑鐵盧。
截至12月27日,崔宸龍的兩隻代表性產品前海開源公用事業與前海開源新經濟靈活配置混合A年內收益率跌幅分別達30.02%、21.97%,前者甚至跑不過滬深300,在同類中也基本墊底。
此外,崔宸龍管理的其他6只基金(份額不合並計算)至今無一取得正回報,絕大部分跑輸同類平均水平。典型的如前海開源滬港深非週期股票A/C,在2年又160天的任期內,回報率均約為-27%,同類為-3.81%。

看來,雙冠王的A面和B面同樣令人震撼。
有觀點認為,崔宸龍實際是靠佈局策略取勝,簡單來說,就是一人管理多隻基金,押注不同賽道,哪隻業績跑在前面就狂推哪隻,按哪隻情況來編話術搞營銷,這方法在信息不透明不發達時期很能做大規模。然而慕名而來的基民們衝進來時幾乎都站在了頂峰。
不過,整體來看,崔宸龍對新能源是情有獨鍾,押注其他賽道並不多。從2022年三季度持倉來看,崔宸龍管理的基金大部分都配置了比亞迪、寧德時代、TCL中環等新能源巨頭,涉及新能源車、鋰電池、光伏等領域。
2 學術大神為何“翻車”?
崔宸龍“翻車”跟其學歷背景有極大關係,實際上,崔宸龍是一位學術大神。
崔宸龍是美國西北大學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聯合培養博士,主攻「材料學」方向。他的研究課題,包括碳材料(石墨烯、碳納米管等)、納米材料,應用方面包括電化學、鋰電池、選擇性催化、自修復塗層等領域,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 Nanotech.、Research等期刊,先後發表論文11篇,被引用超千次。
即便是在學霸輩出、人才濟濟的基金圈,崔宸龍也是獨一檔的存在。
強大的學術背景和科研素養,讓他有一種從第一性原理出發看問題的習慣。
比如,當被問及為什麼看好鋰電池,大多數人都圍繞政策、市場空間、估值等層面論述,崔宸龍的回答則是:“鋰是自然界最輕的金屬,因此鋰電池性能最好。”
對於光伏,他也有一番直擊本質的認識:光伏本質是半導體器件,光打在半導體上產生電子,遵循摩爾定律,性能提升愈發加速。在可控核聚變做出來之前,光伏是最牛的。
就在上個月,崔宸龍直接在一次直播中拿出一塊家用光伏板,然後現場拆分講解,生生把基金路演辦成了課堂,崔宸龍也因此成為基金圈“第一拆”。
因此,不難理解,崔宸龍接手前海開源公用事業後,相較於前任恪守本分,老老實實佈局公用事業相關股票,崔宸龍的選擇是全面擁抱新能源,甚至不惜風格漂移。
但是盈虧同源,由於缺乏對其他行業的研究,在今年的動盪行情下,仍然繼續梭哈新能源,等待他的結果自然也就如同“醫療女神”葛蘭,押注半導體的蔡嵩松,酷愛飲酒的張坤,一起坐“過山車”——這是市場對賽道狂熱者們的“懲戒”。他們需要學學巴菲特的智慧。
近日,在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2年會——基金業年會上,崔宸龍回顧2022年市場走勢時坦言,“2022 年對於投資者和我個人壓力都非常大,因為2022年內外部衝擊加大,使股票市場受到非常大的壓力。”
不過,崔宸龍認為,當前市場已處於歷史底部區域,看好明年整個資本市場,尤其是新能源的發展,並預期2022年全年板塊的總盈利大概率將會突破3000億元。
看來,崔宸龍仍將繼續選擇堅守新能源。長週期的押注一個成長賽道,無懼過程中的波動,反過來也對基民們提出一個問題:這是我喜歡的投資風格嗎?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來,除了明星基金經理崔宸龍表現令人失望外,前海開源還有多隻基金低迷,如肖立強管理的前海開源價值策略股票收益率為-46.69%,在同類中墊底,章俊、王霞管理的前海開源滬港深景氣行業精選混合,範潔、曲揚管理的前海開源醫療健康A/C等20餘隻基金跌幅都超30%。

不難想象,前海開源作為管理規模超千億的知名公募,肯定是被瘋狂吐槽了。
本文源自財通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