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6招教您情緒“自我修復”

北京健康教育

疫情期間,難免有心煩意亂的時候,但人類的心理有很強大的“自愈能力”,北京健康科普專家、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精神科主任醫師崔永華教您這6招,幫您更快地進行心理“自我修復”:

盡力保持生活規律

把自己能控制的事情做好,儘量保持跟平時一樣的生活節奏,一日三餐、睡眠、運動、娛樂、家務一個都不能少。千萬不要因為疫情自亂陣腳。維持規律作息,保持生活狀態的穩定,是心理穩定的重要基礎。

嘗試記錄心情日記

每天抽出一點時間,把自己的心情“捋一捋”,把自己不好的情緒寫下來:因為什麼不好、不好到什麼程度……寫得越細越好。不用講究文采和章法,只要如實描述記錄即可。在心理學上,“寫下來”相當於完成了兩個最重要的情緒管理過程:識別情緒和傾訴,也可稱之為“心情日記”或“自我對話”。

重拾往日興趣愛好

想想您有哪些興趣愛好?花些時間去做這些可以讓自己平靜和愉悅的事情。比如聽音樂、追劇、適量運動、和心愛的人聊天或專注於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事情。

保持親友密切溝通

面對疫情帶來的風險,密切的家庭聯繫和社會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保持每天至少一次和親友之間的聯繫,瞭解自己的親朋好友在做什麼、在想什麼,當發現大家也有相似的感受後,就會感到釋然很多。對兒童和老年人,盡力給予更多鼓勵和照顧,彼此的支持能讓我們更持久地應對困境。

坐享自然自我放鬆

人們嚮往自然,熱愛自然,喜愛身處大自然的感覺。但疫情期間,可能會使人遠離自然。您可以在家裡播放鳥鳴、流水和樹葉摩擦的背景音樂,享受大自然的情緒和意境。

調整穩定的呼吸節奏

當我們感到緊張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淺而急促。如果我們能有意識地調整自己的呼吸節奏,讓呼吸變得深長緩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幫助身體和情緒恢復平靜。嘗試把注意力放在呼吸上,每天做幾次深長的腹式呼吸,有助於我們降低壓力、改善情緒、提升注意力。

提高防疫意識

保障家庭健康

赞助: 代写essay 网课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