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菏澤:金融聚焦聚力 助力灘區高質量發展

山東省菏澤市是黃河入魯第一市,黃河灘區涉及轄內牡丹區、東明縣、鄄城縣、鄆城縣4個縣區,灘區面積大,居民眾多,如何將獨特的區位特點轉化為開放發展的新機遇,是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

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充分發揮金融服務功能,引領全市金融機構立足灘區實際,在“產業優化、遷居復墾、生態修復”三方面聚焦聚力,為灘區高質量發展作出金融貢獻。截至5月末,菏澤市沿黃4縣區各項貸款餘額2715.15億元,較年初增長262.34億元,增速超過全市平均增速1.5個百分點。

聚焦特色發展 助力產業優化升級

山東好朋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鄆城縣黃河沿線一家集高端可降解塑料餐具技術研發、竹木質餐具製造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共申請國家專利27項,為解決一次性餐具汙染做出了積極貢獻。近年來隨著生產規模不斷壯大,企業原材料採購資金出現缺口。當地人民銀行了解有關情況後,第一時間指導鄆城農商銀行與企業對接,並於短短5天時間就完成了貸款調查審查審批手續,發放了“知識產權貸”1000萬元,幫助企業平穩渡過難關。

為支持灘區特色產業做大做優,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指導涉農金融機構加強融資對接,創新推出“興農貸”“大棚貸”“板易貸”等信貸產品20餘項;積極推進“銀村”融合,為產業發展賦能;大力推廣“金融村長”工作模式,指導農商銀行選派支行行長到鄉鎮掛職,當好鄉村振興服務員,積極發揮網點優勢、簡化審批手續,通過集中評定、批量獲客、整體授信的方式,擴大以“村”為單位的整體授信金額和覆蓋面。

除此之外,為提升融資對接精準性,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還精心製作《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產業地圖冊》,對沿黃各鄉鎮、各片域特色產業進行全面摸排,梳理沿黃肉牛、富硒小麥、西瓜、虎杖等優勢特色產業,推動金融機構創新服務,形成按圖索驥、綱舉目張的金融服務格局。

聚焦遷居復墾 實現百姓安居樂業

黃河滔滔,碧波盪漾,紅瓦藍天,綠樹芬芳,菏澤市東明縣焦園鄉單寨村熱鬧得很,往日的“黃河水窩子”再也不見了蹤影,搖身一變成了如今的“高樓林立”。

“新房建好了,我們都很滿意也很高興,但是搬遷、裝修都需要錢,錢從哪兒來呢?當時我們還真是犯了難。”單寨村村支書單文起說,“幸虧當時人民銀行的同志及時過來調研,還協調農商銀行給貸款,這才得以順利搬家。”單文起所說的貸款正是東明農商銀行針對百姓遷居而創推的“幸福安家貸”,目前已累計發放3052筆、1.49億元,圓了遷建群眾的“安居夢”。

搬遷只是起點,後續生產生活也需要妥善安置。為做好灘區遷建後的耕地保護和土地復墾工作,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指導金融機構積極創新信貸產品、優化金融服務。東明農商銀行創推“黃河流域復耕貸”,支持流域內耕地修復和汙染治理,目前累計發放貸款9783萬元,惠及各類經營主體830戶。通過耕地治理,目前東明縣沿黃兩萬畝水產養殖、1.5萬畝虎杖種植等灘區富民產業已初具規模。

與此同時,為完善黃河灘區遷建社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積極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流域內農村人居環境、垃圾汙水處理、農村公路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的信貸投入,並指導金融機構在灘區布放農金通、ATM機、移動智慧櫃員機等200餘臺,設置助農取款點81個,讓群眾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優質便捷的金融服務。

聚焦生態環保 打造黃河“美麗廊道”

為全力支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緊跟政策導向,引導金融機構圍繞黃河中下游綠色生態廊道建設,及時跟進灘區生態修復金融需求,積極支持風力、光伏、生物質等清潔能源項目以及汙水垃圾、危險廢棄物處理等綠色發展項目,為環保意識較高的優質企業提供融資支持。鄆城農商銀行為強化綠色信貸理念,大力發展黃河流域綠色金融,探索實行“綠色企業”名單式管理,指派專人跟進對接綠色項目,對符合條件的企業開通綠色通道,精簡授信資料,提高辦貸效率,目前綠色貸款餘額1204戶,金額5.21億元。

此外,為支持黃河流域文旅資源開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緊盯山東黃河文化旅遊帶建設,以黃河國家文化公園、水滸文化等旅遊目的地建設為重點,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同時,鼓勵金融機構積極探索與大型旅遊集團和旅遊骨幹企業合作模式,圍繞重點景區基礎設施、文化旅遊產業園、特色休閒度假村建設等配套服務,開展旅遊業“全產業鏈”金融服務創新,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全面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我們非常重視黃河灘區遷建的後續發展情況,探索建立了相關政策和制度框架,通過開展考核評估、實施激勵約束、組織融資對接等方式,全方位引導金融機構提升服務質效。”人民銀行菏澤市中支黨委委員、副行長韓其奎說。

赞助: 代写essay 网课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