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教非洲種水稻,萬年荒地變糧倉!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非洲萬年荒地被中國小夥,變成大糧倉,直接養活了80多萬人,今天咱們來認識下,他是如何做到的?

世界眼中的非洲,有能住人的千年古樹,連體胖如牛的瓶子樹,都能蓄水兩噸!遺憾的是,當飯吃的香蕉樹,這些資源從來沒眷顧,非洲的尼日利亞阿布賈80多萬人,這個和中國一樣吃大米的地區,大米產量卻少的可憐,只能年年進口300萬噸。溫飽難維持的尼日利亞人,哪有時間去研究,荒地種大米!2004年,當地政府找到了我國一家企業,把希望寄託與他們,想借此扭轉年年吃進口米局勢,說幹就幹,那王安民團隊,是如何把兩千公頃荒地變成,年產百萬噸的良田?


中國專家在非洲種地有多難?

剛開始,就面臨了四大難題,地面坑坑窪窪,苗不齊,草是除完一茬又一茬,連肥力也跟不上去,這些還算小事情,屬於自然因素,重點時尚未開始,老王就受到了村民的集體抗議,原來之前中國企業沒來時,有一群人嘗試種水稻開墾了一部分,,他們擔心王安民會侵佔自己地盤,於是發起了抗議!為了平息這紛爭,咱們主動讓出一部分土地給對方!實證明,以誠待人果然有回報,


當王安民專心致志研究水稻時,非洲螞蟻又成了攔路虎,裡面個個像花生米那樣大,專門以莊稼種為食,光看形成的蟻丘,比人還高,好好的種子成了螞蟻的口糧,正在王安民為如何除掉白蟻絞盡腦汁時,當地尼日利亞人,直接拿著工具直搗黃龍,三下五除二把螞蟻窩的蟻后給揪了出來,當所以困難被一一清除後,王安民的水稻種植也有條不紊進行,,曾經的荒地,用航怕角度看,成了整整齊齊的良田,


到了收穫季,中國帶去的水稻品種,比當地的水稻,增產了30%,俗話是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中國莊稼們用實際行動告訴了尼日利亞人,他們的土地能改造成良田


中國人教非洲人種地有多難?


接下來,王安民想教會尼日利亞人種水稻,畢竟他不可能在這待一輩子,2007年他招收了大量工人,想教勢必要溝通,語言成了障礙,再者看著他們插秧的結果,歪七扭八,單雙株不分,但以尼日利亞開朗的性格,對這些,絲毫不放心上,畢竟能結麵包的樹,每家都有一棵,四季都掛果,餓了摘一個,真是一棵樹養活一家人,王安民開始對症下藥,既然工人們喜歡載歌載舞,他就寓教於樂,吹葫蘆絲,教中國歌曲,還自學當地語言,插秧也有小技巧,用線一排一排去把控,顯然·王安民的目標不侷限於此,他立志要把中國的水稻種植技術帶到尼日利亞各地,開座談會,與洲政府,酋長們交流。


當地人的餐桌也發生了肉眼可見的變化,從之前的西紅柿醬,到今天的蛋炒飯,甚至還學會了中國的包子和餃子!最明顯的就是人均收入翻了兩倍,之前的2400,現在的5000,而大功臣王安民也受到了最高禮遇,直接封為酋長!仔細對比,鷹醬到了非洲,一炸一路,中國援非,一帶一路,一帶一富!所謂 國人紮根非洲中,逢源八面水稻行。今秋圓他溫飽夢,奉為酋長萬人崇!

赞助: 代写essay 网课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