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遠首個心臟康復門診開診

近年來,全球範圍內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在我國,每5個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血管病。心血管病不但威脅生命安全,而且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經過藥物、支架植入、冠脈搭橋手術、心臟瓣膜置換、心臟移植等醫療手段治療後,患者如何迴歸家庭、迴歸社會也需要引起重視。

清遠市人民醫院心臟康復門診主治醫師李金花表示,大量的臨床實踐顯示,除了藥物和手術治療外,系統的心臟康復治療可幫助心血管疾病患者恢復身體和心理健康,提高生活質量,降低心血管病再發和死亡風險。

為了讓更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更好地迴歸社會,降低再住院率和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讓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存在心血管高危因素的亞健康人群得到規範、個性化的心臟康復服務,不久前,清遠市首家心臟康復門診在清遠市人民醫院正式開診。“預防—治療—康復”一體化體系的建立,將讓心血管疾病患者擁有更好的生存質量。

助力患者回歸社會

李金花介紹,心臟康復就是對產生疾病的心臟進行“保養”,以醫學整體評估為基礎,通過藥物、運動、心理、營養、戒菸五大處方聯合干預,為心血管疾病患者提供全面、全程管理,幫助患者修復心理與身體的創傷,恢復生活質量、工作能力,從而回歸社會。

“心臟康復適合所有病情穩定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及心血管高危因素人群。”李金花說,心臟康復主要針對病情穩定的冠心病患者,包括心絞痛、心肌梗死、冠脈支架植入術後、冠脈搭橋術後等;其他心臟外科手術後,包括心臟瓣膜置換術後、心臟移植術後、人工血管置換術後;以及病情穩定的心力衰竭、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肥胖及代謝綜合徵人群。

近年來相關研究證實,體力活動不足和冠心病發生有關,因此進行適當的運動對冠心病患者是有益處的。李金花提到,運動可以提高心臟病患者運動能力,改善心臟功能,增強體質,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可以減少PCI術後血管的再狹窄;調節血壓和心率,保護心臟;調節血脂,可降低血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調節血糖,預防和治療糖尿病;消耗多餘的脂肪,有助於減肥;可放鬆情緒,增加心臟病患者的生活樂趣,這對冠心病患者的身心健康有一定的幫助。

患者在心臟康復專業團隊的指導下,通過配合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疾病防控知識、健康的飲食、合理的藥物治療、適當的運動、充足有效的睡眠,可以做到恢復生活,迴歸家庭,迴歸社會,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

健康人群也可以做心肺運動試驗

“無評估,不康復!總的來說心臟康復可分為評估、治療兩部分。”李金花說,評估是進行心臟康復的第一步,而心肺運動試驗是評估的“金標準”,接受全面科學評估之後,才能根據評估結果,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

心肺運動試驗是按照特定程序,觀察和評估人體休息及運動狀態下的能量代謝、心率、血壓、心電圖等一系列指標的變化,客觀、全面地評價心、肺、骨骼肌肉等各方面功能,而且是一種無創的試驗方法。心肺運動試驗已經廣泛應用於各種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統疾病等慢性病診斷和治療中。

“除了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像運動員、馬拉松選手、極限運動愛好者也可以做心肺運動試驗。”李金花說,心肺運動試驗檢查可以評估心肺耐力,而足夠的心肺耐力是進行高強度運動的前提,超出身體能力範圍的運動,極易發生心臟缺血缺氧進而引發心臟性猝死。所以,在進行一些極限運動之前,建議先評估一下心肺能不能耐受。

接受心肺運動試驗之後,醫生就會根據測試結果,制定個體化運動處方。心臟康復門診可以從藥物、運動、心理、戒菸、營養等方面提供健康指導。

李金花介紹,運動處方是治療核心,很多患者存在患病後不敢動、不會動的情況,也有很多人因靜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出現肥胖、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病高危因素。心臟康復門診配備心肺管理信息系統,醫生可以根據全面評估後的結果,制定安全有效且個體化的運動處方,並在專業團隊的指導下進行康復運動訓練。門診還有立式踏車、臥式踏車、平板、橢圓機等康復設備,患者可在專業儀器的監護下進行運動治療,治療過程會全程動態監測心電、血壓、血氧。

很多人飲食習慣單一化、多油多糖多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通過個體化營養治療,飲食調整,養成科學營養均衡的飲食習慣。冠狀動脈支架植入術後很多患者仍受焦慮、失眠困擾,導致胸悶、胸痛、頭痛等不適,而身體不適亦會帶來心情煩躁,通過客觀評估、針對性治療,可改善患者心理情緒狀態。

李金花表示,通過綜合治療措施進行干預,幫助患者進行自我健康管理,為心肌梗死、心衰患者提供規範、有效的心臟康復服務,可以降低復發的可能,提高其生活質量。

赞助: 代写essay 网课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