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人這輩子最開心的就是有值得信賴的朋友。

清晨,老友微信說自己胸悶氣短去看急診,被確診為“肺功能栓塞”,當即被醫生扣下住院了,甚至禁止她下床活動。
好端端的一個人怎麼突然間住院了?我清楚是累的。老友的親戚出國多年,正請房產中介處理房產,中介進場前特地關照她屋內的物品可任意取走,不需要的,就留著隨意處置了。
聽到中介的處理方法就一個扔字,老友不捨。我們這代人的通病就是見不得浪費,於是她微信通知朋友們儘快認領。有人去,她自然要從家裡跑去開門,而那些沒人要的電器傢什她又找來收廢品的賣幾個小錢,一筆不落地向親戚“彙報”。
老友受人之託、忠人之事,頻繁的“迎來送往”透支了體力和精力。她在微信裡表示想把親戚家的鑰匙交給我保管,因為後續還有些事需要我代為張羅。老友的親戚信任她,她又把信任的接力棒交給了我,她一句“我相信儂”於我便是世間天籟,被人認可是幸福的,我有什麼理由推辭?
很多時候我們其實是在別人那裡才瞭解自己的,我們也從與人的交往中尋覓值得信賴的君子,信任的基礎就是相信對方的人品。
幾年前,我在英國旅遊時突然收到老媽在家摔斷了肱骨的消息。獨自在家的老媽斷了手臂如何自理?而我的行程還有七八天之長。焦急萬分的我向領隊請求先行回滬,但旅行社有集體出遊集體迴歸的規定,我的請求沒得商量。萬般無奈中,我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是請陳妹妹幫忙,我要把家事託付給她。
在越洋電話中,我囑託她儘可能地為老媽以及陪護老媽的親戚們提供方便,再就是替我墊付老媽的所有醫療費……聽完我一二三四的訴求後她連一隻“格愣”都沒打,一聲“好”就是她的承諾。
我每天一隻電話打回家,聽到的全是親戚們對陳妹妹的誇讚:說她每天來探望老媽時還把一日三餐的食材捎帶上了。那些天裡,我家就像個大食堂,舅媽們照顧老媽的日常,舅舅們到點就來吃飯,老媽身邊有人陪著,比我在家時熱鬧多了。
同樣是旅遊,我也有過被託付的信任。那年,我準備帶老媽參加臺灣遊。友人得知後說她媽媽和婆婆也一直想去寶島遊覽,苦於家人工作忙,缺少伴遊的時間,讓我乾脆帶上她的媽媽們一起遊吧。我當即就答應了,還戲稱一個小老人帶著三個90歲和80多歲的媽媽們出遊,這都可以載入紀錄了。
在商量“媽媽行”時,朋友們自始至終沒對我表達過信任你之類的意思,可我心裡十分明白,一個能把至親託付給你的人,如果沒有完全的信任是做不到的,她是把全部的信任都押上了。旅途中,媽媽們看景,我看她們。她們的盈盈笑意就是我最大的安慰和安心,我不能辜負了那份信任。
當今社會人們渴望彼此信任,卻又時常陷入信任危機。我自己的弱點就是容易“輕信”,沒少吃虧上當。可是,輕信的代價畢竟是經驗啊。隨著年歲漸長,我越來越覺得信任是一種有生命的感覺,人這一輩子最開心的不是財產多少,而是有沒有信賴的朋友。
說到底,心懷善意的人隨處可見的是信任。就像今天我替一起預約了針灸的老友請假時,主治我們的王醫生說要去探望她。我愣住了,醫生看望病人少有,何況老友患的病和修理筋骨是兩碼事。小王醫生說得真誠:阿姨的孩子不在身邊,我去問問她有什麼需要幫忙的?我還能給她一些建議……
那一刻我語塞了。
這樣的醫患關係不是信任又是什麼?或者說,有這樣人品的醫生又何愁得不到信任?(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