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放開,經濟會全面復甦嗎?

大家好,我是孫大膽!用我的文字,溫暖你的心。[心]點擊右上方“關注”,持續為你帶來精彩內容。

防疫逐漸放開,未來經濟是全面復甦還是進一步惡化?這是很多人當前的疑問。關於這個問題,我們不妨用美國投資家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維來探討。畢竟當某個問題正面無法解釋清楚的時候,“反著想”反而更容易得到答案。

1、 疫情是導致前幾年經濟下滑的唯一原因嗎?

顯然,疫情並不是導致前幾年經濟下滑的唯一原因。我國的經濟已經高速發展了幾十年,當前已經從增量市場轉化為存量市場,各行各業都已嚴重飽和。經濟本身的週期性和結構性,才是這輪經濟下行的主要原因。疫情只是催化劑,加快了經濟週期性調整的到來。與此同時,疫情也掩蓋了產業結構不合理、產能過剩等經濟發展本身的問題。

2、 哪個或者哪些行業來支撐經濟的快速復甦?

大家首當其衝想到的肯定是房地產。近期“金融16條”的出臺讓很多人看好房市。事實上,2022年以來,降息、降首付等激活房地產的政策就沒有停止過。房地產短期看政策,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第一波疫情衝擊結束後,明年上半年房地產也許會逐漸回暖但從長期來看,房地產的下行趨勢似乎不可避免

那麼,其他行業呢?科技?金融?新能源?外貿?餐飲?似乎都無法支撐經濟的快速復甦。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就像大病初癒的人需要恢復期,各行各業的復甦都需要一定的時間

3、 居民消費會快速提升嗎?

暫且不論當前居民槓桿率已經高達72%,總負債73萬億。疫情放開之後為了應對一波波的疫情衝擊,醫藥費用的支出似乎已經不可避免。疊加當前嚴峻的就業形勢,居民的消費信心要在短期內提振,似乎困難重重。更何況,疫情三年,大家的消費習慣也有所改變,儲蓄逐漸成為一種趨勢。

綜上所述,隨著疫情全面放開的“陣痛期”結束,2023年上半年經濟也許會逐漸復甦,但是這波復甦能否扭轉經濟下行的長期趨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更多幹貨文章,點擊這裡:

打工人如何實現財務自由

領導的職場“PUA”你真的瞭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