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女性因疫情失業在街頭被富二代殺害,看完她的經歷我一言難盡

近日,一條名為“她就是我,她就是所有女性”的話題登上了微博熱搜。

在此話題下面,有人在刻意討論男性與女性的區別;

有人看到了疫情和貧窮可以把人逼到何種絕境;

也有人在害怕,會不會有朝一日,你我就會遭遇如“她”一般的慘境。

當然,也有人認為,“她”只是一個個例,我們不可能會重複“她”的悲劇。

但“她”是否會是“我”,看完“她”的故事,各位應該就會有答案了。

她叫大林三佐子(下文統稱大林),日本人,被人毆打致死在車水馬龍的公交車站。

去世時,她64歲,身上僅有4毛錢。

起初,人們以為這只是一起普通的兇殺案,但隨著調查的不斷深入,大林的死亡事件,在整個日本都引起了轟動。

大林真人事蹟改編的電影劇照

事情發生在2020年11月16日深夜,64歲的大林在東京某車站休息時,突然遭到一位男性的毆打,直至身亡。

據附近的居民透露,大林是在2020年的春天左右開始每晚在車站休息的。

她通常會在12點過後,拖著行李箱,穿著好幾件毛衣,戴著帽子,靠在公交車站的椅子上歪著身子睡覺。

2020年11月16日凌晨4點,一位中年男子用裝有石頭的袋子砸向大林的頭部,隨後大林當場身亡。

5天后,兇手被警方逮捕,可他行兇的原因卻讓人難以置信。

兇手是一位46歲的日本男性,他不僅是家境殷實的富二代,還是保護環境的志願者。

兇手殺人的動機也非常簡單,他說“看著她坐在那裡很礙眼,影響窗外的風景,想給她一個教訓。”

只是兇手沒有想到,那些石頭扔的太準了,大林會如此輕易就沒命了。

當大林去世的新聞被人發現並由電視臺報道之後,兇手在母親的陪同下去了警局自首。

之後,在案件審理階段,兇手因為社會輿論和心懷愧疚,選擇了跳樓自殺。

和兇手清晰明瞭的打人動機相比,大林的身份以及她成為流浪漢的原因,警方和電視臺調查了好幾個月才有所線索。

在大林去世4個月之後,大林62歲的弟弟接受了記者的專訪,至此,大林的人生拼圖才開始完整。

據大林的弟弟介紹,他和姐姐的最後一次聯繫是在4年前,此後,姐姐便再也沒有音訊了。

他們有聯繫的那些年裡,大林每年都會給弟弟和母親寄去新年賀卡。

偶爾,他們也會電話聯繫,但大林總是報喜不報憂,從不把不好的消息告訴家裡人。

在2016年之後,大林便和家裡斷了往來,弟弟嘗試過給她打電話,但不是沒人接就是電話已停機。

直到2020年11月,弟弟接到警方的電話,他才知道姐姐已經去世的消息。

大林弟弟祭拜姐姐

大林的弟弟坦承,他想不通為什麼姐姐寧願流落街頭也不向他尋求幫助,既然東京待不下了,為什麼不回老家找他呢?

在弟弟的印象裡,大林是滿懷期待來到東京的。

在廣島老家的時候,大林喜歡與人交流,她的夢想是將來可以成為女主播或是聲優。

沒有去東京之前,大林在廣島老家從事著劇團成員和婚禮司儀的工作。

為了追求夢想,大林在20多歲時去了舞臺更加廣闊的東京。

27歲那年,大林與一位年齡相仿的男子結婚。

但結婚不到一年,因為丈夫家暴,大林選擇了離婚。

此後,大林便開始了一個人在東京闖蕩的生活。

30歲左右時,大林找到了一份電腦文員的工作,但總是跟不上工作節奏的她,最終被迫選擇了離職。

接下來的幾年中,大林過著每隔一段時間就更換一份工作的生活。

久而久之,大林的生活變得動盪不安且居無定所。

弟弟猜想,姐姐一向都是心懷夢想的人,她的生活時常遇到各種挫折,儘管她很沮喪,但她總是把積極的一面展現給家裡人看。

大林(中間女性)

至於那些生活中的困難,可能姐姐也是不想依靠他人,一直抱著靠自己活下去的想法在撐著吧!

究竟是否如大林的弟弟所猜想的那樣,記者在大林生前的一位同事口中,得到了更加全面的信息。

一位與大林工作超過10年的同事透露,大林此前一直作為短期合同工的試吃促銷員,被派往各大超市公司工作。

每工作一天,大林可以得到8000日元(大約409塊人民幣)的薪酬。

但工作極其不穩定,大林時常會面臨工作被臨時取消的時候。

同事們閒談的時候,“生活太難了”是她們提及率最高的一句話。

每次一收到工資,交完房租費、生活雜費,大林手上的錢就所剩無幾。

大林真人事蹟改編的電影劇照

在同事眼中,大林和她都是用盡了全力才能勉強度日的辛苦人。

對於明天和未來,她們都看不到太大的希望。

同事還清楚地記得,四年前,因為交不起房租,大林從租了六年的公寓消失了。

房東有嘗試過聯繫大林,但電話一直打不通。

大林真人事蹟改編的電影劇照

從時間線上來看,大林離開出租屋的時間與和弟弟斷了聯繫的時間是相同的。

此時,大林的生活應該是陷入絕境的,但是她依舊秉承著不想麻煩他人的心態在艱難度日。

同事稱,沒有住所之後,大林還是從事著超市試吃員的工作,只是,她慢慢地不再化妝了,臉上也時常會出現不同痕跡的傷痕。

同事從大林的行為中感覺到了她想要努力爬出困境的決心,但生活太難了,大林再怎麼努力,也沒能重新租得起房子。

根據日本國內的相關政策,貧困人群是可以在所居住的社區申請生活救援的。

但條件之一是,社區會將此事告訴申請者的家人。

因為“不想麻煩他人”的觀念在大部分日本人心中根深蒂固,所以很多貧困者,大多會因為不想告訴家人,從而選擇不去申請生活援助。

當記者用大林的名字在她所居住的社區查詢生活援助申請記錄時,結果為零。

也許,是大林不願意讓家人知道自己露宿街頭的事實吧。

在大林去世的前10個月,同事還和她一起在同一家超市工作過。

但隨著日本國內疫情爆發,面對面的超市試吃員工作被逐漸撤掉。

大林因為社會環境的原因,逐漸淪落到了無家可住、無班可上的境地。

去世的前兩個月,大林在每晚留宿的公交車站旁的一家商場裡,被攝像頭拍到了她在人世間的最後一張照片。

照片中的她,身形消瘦,頭低低地垂著,彷彿被生活壓彎了腰。

兩個月後,附近的公交車站被人發現了一具女性屍體。

新聞通報中是這樣報道的“一位高齡女性被發現倒在地上,在搬運至醫院後,確認死亡了。”

曾經,大林的夢想是成為一名播音員。

結果,她在死後成為了一則簡短的新聞,甚至她的名字都無人知曉。

警察從大林的隨身行李中,找到的唯一值錢的物件是一臺早已停機的手機。

手機中,大林拍攝了一張自己在做試吃員的工作照。

在手機通訊錄裡,大林保存著母親和弟弟的聯絡方式。

除此之外,大林的包裡只有8日元(人民幣4毛錢)。

在大林身亡的兩個星期後,無數日本人自發走上街頭為她舉行追悼會。

超過170名日本女性聚集在街頭,她們一邊悼念大林,一邊舉著“她就是我”的橫幅遊行。

幾個月後,大林的故事被電視臺製作成紀錄片報道,此事在日本社會再一次引起強烈的反響。

日本人在同情大林的同時,也不斷有人在網絡上訴說自己和大林有相似的遭遇。

人們覺得大林的遭遇不是“與我無關”的悲劇,不少被生活困境逼到走投無路的日本女性共同發聲:她是被這個社會殺害了,死的也可能會是我!

2022年,日本國內將大林的故事拍攝成了電影《在公交車站直至黎明》,這部電影被評為2023年日本十佳電影。

電影得獎了,大林去世了,但大林之死卻給日本社會留下了深刻的警示。

很多人說,大林的故事就是現實版的《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青春時代,大林也有過耀眼的時刻,曾經夢想當女主播的她,最後以流浪者的身份慘死街頭。

可悲的是,大林的悲劇並不是因為她自甘墮落造成的,而是在時代的裹挾下,大林被迫走上了流浪的道路。

之所以會有超過170名日本女性因為大林的死亡提出“她就是我”的口號,正是因為大林代表的是某一群人。

她們和大林一樣處境艱難,甚至日後可能會遭遇和大林相同的人生結局。

所以,在大林死亡背後,日本社會更應該反思的,是要如何全面的解決女性貧困、社會福利、流浪者保護措施等一系列問題。

客觀地說,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的女性都比男性的生存條件更為艱難。

女性的家到底在哪裡?或許這才是我們整個社會都應該共同思考的課題。

但願,不會有下一個“大林”再次出現,也期待有一天每一位女性、每一位貧困者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