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正餘弦
11月19日,首屆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半程馬拉松和東亞半程馬拉松錦標賽同時在港珠澳大橋舉辦。
中國隊選手謝冬生作為東亞半程馬拉松錦標賽的冠軍衝線時,衝線帶突然被工作人員撤走,之後又匆忙恢復,被亞軍日本選手衝線。

視頻截圖
冠軍被冷落,亞軍有高光,的確是個重大失誤。加上“受傷”的是本國選手,卻讓作為亞軍的日本選手“撿了漏”,更激發了網友情緒。
20日,賽事主辦方發佈聲明稱是技術問題。這不禁讓人聯想到前段時間大連馬拉松賽上出現的“皮卡擋道”事件,中國選手尹順金被賽事車輛干擾衝刺節奏。事後,中國田協已對“皮卡擋道”事件做出處理,通報批評,並要求書面整改。
頻頻致歉的背後,反映出更深遠的問題:迅猛發展的中國馬拉松事業,面臨著魚龍混雜的內部管理問題。缺乏辦賽經驗,頻頻在關鍵環節上掉鏈子。
這兩年來,馬拉松成為了不少人眼中的“香餑餑”。比熱搜,比參與人數,比含金量,還要比明星選手……但一味圖快求新,倉促上陣,不考慮城市承載能力和辦賽條件,不注重保障參與者的體驗,這樣的馬拉松,一定跑不久。
12月10日,已有十年曆史的廣州國際馬拉松賽即將鳴槍開跑,報名人數已創新高。希望主辦方能吸取教訓,做好預案,預祝賽事圓滿成功。
【作者】 張宇馳
南方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