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刷小紅薯,發現某些進口罐的熱帖下面有許多心梗評論:
“幼貓太小了不能吃主食罐,要吃貓奶糕”
“貓咪要6個月才能吃主食罐,不然會變得挑食的”
“兩個月小貓要吃皇J貓奶糕,比較穩定”
“小貓不用那麼早喂罐頭,小心以後長大挑食......”
???????




這明顯是皇J的託們吧....
實際上,所謂奶糕的營養差強人意,無法滿足幼貓的生長需求,仔細對比會發現,主流的幼貓奶糕,配方和營養都不及成貓罐。
關於貓奶糕的舊文:不到一歲的幼貓,飲食上需要注意些什麼呢
1/ 幼貓只能吃貓糧,不建議吃主食罐?
已經2023年了,還是有很多人的養寵知識停留在舊石器時代。
而他們的這些認知,一部分是恰爛飯的,一部分是從寵物醫生那邊聽來的。
如果是十八線小縣城的蹩腳醫生,還可以理解,但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偽科學”的主要佈道者,竟是一二線城市的寵物醫生。
我還曾有狹隘的猜想:或許是寵物醫院經營壓力太大,他們只有這樣說,才能把高利潤的低質貓糧賣給新手。
然而在接觸了那麼多粉絲求助後,我才發現,這些寵物醫者真的認為:
貓咪生病了,不管你是腸胃炎、剛絕育、泌尿疾病、貓鼻支等等,都可以通過吃處方糧/處方罐得到改善。
他們確信:
貓咪就應該吃貓糧為主,過早吃主食罐,只會讓貓咪變得挑嘴。




因為是醫生,所以我們選擇相信。
因為是養貓新手,所以我們缺少判斷。
但又有誰想過:
2/ 寵物醫生的知識來自哪裡?他們中有多少是自己有養貓狗的?
組長相信,正規的獸醫專業,一定包含動物營養學。
但讓我不解的是,為何他們的營養理念,和貓狗的實際需求差之千里,甚至完全相反。
比如,貓咪是肉食動物,只有多吃肉,吃好肉,才能身體好心情好。
但縱觀各地寵物醫院,還在大量賣高碳水的植物糧、澱粉糧。

醫生理應救死扶傷,為什麼他們不為毛孩子發聲,還一直給新手推薦這些“毒貓糧”、“毒奶粉”?為什麼不進一些質量更好的產品?
答案僅僅是利潤高這麼簡單嗎?
事實是,寵糧行業的資金鍊早已滲入獸醫專業多年。
寵糧企業給獸醫學院、專業、學生資助捐款,頭部品牌甚至在教科書撰寫方面有發言權。
修改寵物營養標準,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多少錢的問題。
從學校到社會,獸醫的學科知識一直在被寵糧企業影響,甚至左右。
這就不難理解,為何醫生總是一臉真誠滴教育新手:
貓咪吃貓糧就好,主食罐吃多了會挑食。
而真正用心養過貓的都知道,只有長期吃優質溼糧,貓咪才能少生病。
3/ 所以幼貓應該吃什麼?
幼貓應該吃什麼,怎麼養奶貓?
組長以前都做過詳細的分享,歡迎戳舊文:
如何餵養剛出生的小奶貓
不到一歲的貓咪,飲食上需要注意什麼
寫在最後。
組長並無意指摘任何人,更沒有要全盤否定寵物醫師的存在。
當貓咪生病,主人無法自行處理時,還是要及時送醫檢查,該吃藥吃藥,該打針打針。
也有粉絲遇到了高質量獸醫,科學救治,耐心指導,救回了命懸一線的小奶貓。
只是想呼籲新手家長們,涉及到貓咪主食及健康時,不要聽信一面之詞,兼聽則明,多渠道獲取知識,辯證選擇。
(去寵物醫院看病拿藥為主,主食儘量先做功課在網上選購,寵物店雜牌及零食居多,售價還高)
更希望這個世界能對寵物再友善點,他們不僅僅是韭菜和背鍋俠,更是我們孤獨人生中的精神寄託。
- End -
你可能關心的養貓問題
挑食 | 誘食劑 | 貓一天吃幾頓好 | 貓不吃主食罐怎麼辦 | 那些毒零食 | 低價貓糧的危害 | 換糧過度 | 如何挑貓糧 | 貓飯食譜+實操 | 凍幹評測 | 貓糧評測 | 主食罐評測 | 區分主食罐VS零食罐 | 貓掉毛 | 淚痕 | 養貓有怪味| 拉屎臭 | 胖貓減肥 | 吃肉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