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廣東省蒙古族居民超30萬,其中散居在廣州、深圳等地的蒙古族近佔70%.本地蒙古族後裔主要分佈在龍川縣、興寧市、惠州市、惠東縣、陽江市,共有三支:第一 支為廣東龍川佗城沙氏蒙古族後裔。 據記載:廣東省龍川縣沙氏為元朝人達魯花赤阿里沙之後裔。 第二支為廣東陽江的蒙古族後裔,分佈在常德桃源縣、湖南張家界桑植縣、傳為早期蒙古駐軍留防後裔,具體如何考證、是否與廣東陽江沙氏有淵源,均不清楚。第三支為佛山市順德陳村鎮羅亨村蒙古族後裔,一個村的人都是蒙古族後裔,接下來小編要講的是雲姓蒙古族後裔。

廣東佛山市順德羅亨村裡,雲氏族人世代在這條偏遠的小村莊裡耕作生活,給人感覺毫不起眼。但此地有過不凡的發現,而云氏家族亦大有來頭。他們的先祖來自西北大漠深處;他們代代相傳都說自己是成吉思汗的後裔;他們早在順德建縣前就在這一帶生息繁衍;他們都有一個獨特的蒙古人文化符號———姓雲。
雲氏家譜記載:相傳元朝蒙古皇族拖雷的一個妃子,人稱拖雷妃,生了五個兒子,拖雷妃看到當時朝廷爭權奪利,兄弟殘殺,於是留子住陝西,埋頭攻讀漢學,足不出戶,後來改漢名為雲海。雲海便是被稱為雲姓的一世祖。始祖雲海的兒子叫雲從龍,這位雲從龍十分了得。他是陝西鞏昌隴西縣人。宋理宗壬戍年(1262)中進士,宋亡後,隱居不出,後在有識之士建議下出山任職,以求百姓少受勞苦。

後來他任廣東提刑按察使,任職期間平反了許多冤案錯案,百姓稱頌,也得朝廷欣賞,晉升為湖廣安南等處行中書參知政事,在元朝這個職位就相當於副宰相。雲從龍享年五十九歲,皇帝念他功高績顯,便賜葬白雲山五仙橋。

較真的小編查詢僅有的一點史料,發現拖雷有子十一個兒子,但是可以考證的只有九位,拖雷兒子列表如下:其中,長子蒙哥,繼位蒙古大汗;次子忽睹都夭折;三子闊列堅,隨拔都西征俄羅斯諸國時陣亡,一子,忽察,封為河間王,封地在今河北,忽察後裔改封安定王,封地在今陝西。四子忽必烈,建立元帝國;五子 失其名,六子旭烈兀,建立統治西亞今伊朗伊拉克的伊爾汗國;七子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蒙古大汗之位,戰敗被擒,被忽必烈毒殺,其後裔昆鐵木爾等,後來為北元的皇帝。八子撥綽,又譯作不者克、哈必赤。母乃馬真氏。驍勇善射。
1266年,忽必烈賜金素幣及銀鈔,不久,撥綽卒。九子末哥,蒙哥在合州死後,忽必烈正在圍攻鄂州,末哥密使來告蒙哥之死,請他北還。忽必烈班師至衛州,遣趙良弼到京兆府,訪察秦蜀的人情向背。趙良弼報稱末哥竭心翼戴,可以將六盤及東西川軍事委任給他。忽必烈即位,推恩宗室,賜末哥銀三千五百兩,不久,末哥卒。十子歲哥都根據《元史·宗室世系表》歲哥都有子速不歹,速不歹之子脫脫木兒、哈魯孫,脫脫木兒之子也速不堅。十一子雪別臺。
通過史料可以發現,拖雷有一個兒子連測字都沒有記載下來,其餘十人均沒有記載確切的排行。小編覺得五子 失其名有可能就是家譜所記載的雲海。

明朝建國後,朱元璋曾對蒙古人進行清洗,據云姓族中老人介紹,他們的顯祖當年是藏在船艙底下才逃脫滅頂之災,也可能在那個時候四處避難,慌不擇路,來到人煙不多的陳村一個小村落,亦即現在的羅亨村。作為蒙古人,他們在整個明朝都深受歧視,所以他們無論做事還是為人都非常低調謙讓,一切起居習慣都力求漢化,以免引起不必麻煩,故而一直不為人所熟知。

碑文記載開村情景,羅亨村的參政雲公祠裡有一塊嵌在牆內的碑石,碑文上清晰寫著當年開村情景,落款是清雍正十二年勒石,也就是1734年,距今274年。當時他們整族人中,湊成二百零八兩白銀和一百多石米的總成本向政府購得這塊土地,然後躬耕自足,定期納賦。

經過30代人的繁衍生息,如今羅亨村的“雲”姓人早已入鄉隨俗,已完全漢化。多年來,“雲”族人在順德這片熱土上耕耘勞作,同當地人融合在一起,並贏得了自身的發展進步。據瞭解現有不少村民在本地、廣州及港澳等地經商做生意,且頗有建樹。而在家鄉生活的村民,都成了靠高科技發家致富的花農。羅亨村因此也成了佛山遠近聞名的花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