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丨簪竹
來源丨投中網
源傑科技今日科創板上市了,一開盤就漲超20%,足以體現出其作為國內領先的光芯片製造商,充分把握住了行業發展的機遇。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對此表示,這對於中科創星來說,也算是其自2014年開始堅持投光芯片企業道路上的又一個標誌性事件。
當下,很少有哪家機構,會像中科創星一樣,在光芯片賽道投早投小一堅持就是8年,直接把光芯片賽道從冷門帶到了熱門,還一直堅持著“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投資熱忱。
數據也很能說明問題。中科創星已經踏踏實實地投出了超過150家光電類的企業,單單光芯片也投了50家左右,而且這個數量還在持續增長中。用米磊的話來說,就是“我們一直在逐步加大對光芯片的投資力度。”
更重要的是,相對於關心源傑科技等光芯片企業是否超募,以及上市後暴漲多少,米磊等中科創星的小夥伴反而更加關心其技術是否真正解決了卡脖子的問題,是否真正解決了客戶的痛點和問題。
好在,在光芯片這樣一條熱度不斷攀升、有廣闊天地但仍處於早期的賽道上,中科創星已經靠著自己的硬科技投資精神和根據地的打法,趟出了一條獨屬於自己的路來。
對此,投中網專訪了中科創星創始合夥人米磊,來聽聽他關於光芯片投資的相關思考:
談源傑科技上市:對於中科創星是標誌性事件
投中網:源傑科技今天上市,我們先聊下中科創星是如何投到源傑科技的?
米磊:我和我們一個合夥人袁博都是多年深耕在光通信行業,有很多行業信息渠道。早在2017年,中科創星就知道源傑科技做的不錯,但是當時他們不太需要融資,一直接觸了兩年,直到2019年我們才投進去。
他們的客戶反饋非常清晰,產品真正經過了驗證,性能也很穩定。高端激光器芯片過去只有國外才能做出來,單單驗證環節就需要2000個小時,週期非常漫長,一兩次之後有的客戶就沒有信心了。但是源傑科技既通過了驗證,又得到了客戶的讚譽,很難得,我們就堅持投了。
投中網:但網上也有一些關於專利和營收質疑的聲音?
米磊:這很正常,就專利而言,一方面,激光器行業核心技術都已經過了保護期,當下都是基於激光器結構的微小創新;另一方面,很多企業為了避免抄襲,核心專利是不會寫出來的;如果一個企業的質量只靠專利數量來評判,是過於簡單了。
很多卡脖子的技術,現在不是是否有專利的問題,而是能不能做出來的問題,專利和論文只是解決卡脖子技術的佐證。創業就是要解決客戶的問題,為客戶創造價值。
至於營收,受5G影響,之前有銷售額的暴漲,且未來面向激光雷達等市場供貨,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當下相對平滑的增長也正常。
投中網:你會關心源傑科技超募的情況麼?
米磊:我沒有專門去關注是否超募。
投中網:作為重要股東不關心麼?
米磊:我們認為做好過程更重要,不要過於關注結果。我相信源傑科技的價值,肯定會得到市場的認可,但更多還是平常心去看待。
投中網:那你怎麼看待源傑科技當下上市?
米磊:這主要體現了中科創星的專業性,以及我們對行業深度認知和系統化佈局。早在2014年,中科創星就開始佈局光芯片,以源傑科技為例,他們的激光器芯片就是絕對的龍頭位置,到現在,我終於可以說,中科創星在光芯片的佈局得到了驗證,也終於到了開花結果的一天。光芯片賽道是一個典型的中科創星將其從冷門變成熱門賽道的方向和案例。
投中網:聽你這麼一說,源傑科技上市至於中科創星來說還是一個標誌性事件?
米磊:源傑科技確實解決了激光器芯片卡脖子的問題,我們投了這麼多光芯片企業,也希望都可以跟源傑科技一樣做到行業龍頭,帶動自身領域發展,從而得到社會更多的關注。
從2014年2月投資第一個項目奇芯光電,到2015年底成立了陝西省光電子先導院,有平臺支撐企業發展,再到2016年底發起10億元光芯片基金,當時還鮮少有這樣聚焦於光電芯片領域的早期基金,到今年國家已經提出光電子信息產業是國家戰略高技術行業,這些都是中科創星關於光芯片發展的里程碑事件。我們希望可以有效推動國內光芯片的發展。
投中網:所以對於國內的光芯片創業者,您有哪些建議?
米磊:創業本來就是九死一生,對於硬科技創業者來說,需要長期積累,一旦決定創業,就要堅持長期主義,不能因為熱就衝出來,不然風險太高。
當下,國內的光芯片企業還處於萌芽期,估計也就幾百家,不會太多。基於中美兩個大國體系之間的競爭,不同的生態就會產生不同的企業。中國的企業只要充分吸取生態養分,就能不斷生長。
投中網:但其實國外巨頭已經專美在前,你如何保證中科創星乃至其他機構投資的企業可以抓住裂縫,搶佔市場?
米磊:最核心的就是,聚焦在自己最擅長的技術和產品上,找到這個市場上需求比較大的方向,並踏踏實實地做出產品來,圍繞客戶的痛點解決問題。
國產替代和不斷創新類的企業都需要,前者解決現成問題,後者發展週期更長。企業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能力和特點決定到底走哪條路線,沒有好壞,只有匹配問題。
投中網:華為這樣的巨頭,自己也在做也在投資光芯片,這樣國內具體的佈局,會對整個光芯片賽道有哪些影響?
米磊:龍頭的佈局對於光芯片產業整體是利好,龍頭企業的投資就確定了方向的可靠性,畢竟他們確實站得更高、看得更遠、理解也更深刻。一旦華為等龍頭都殺入,就代表這個方向的確定性更高,反而削弱了創業公司的風險,對這個行業得到大眾認可是非常有好處的。
投中網:這對於中科創星的投資有哪些影響呢?
米磊:很多企業都是我們投完之後,華為、海康、舜宇等產業龍頭進行的投資,他們都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有他們的背書和加持,使得中科創星的很多被投企業都在飛速增長,建立起很好的上下游關係。
對於龍頭企業來說,他們不太願意投太早,因為不確定性太高,一般是我們投資之後的下一輪或者是再往後一輪的時候,行業龍頭會進入。我們會更早,更前沿,但一旦龍頭企業往前,我們也會更往前,求同存異。重點是有差異化的錯位,這樣的發展才是戰略性的發展。
談投資光芯片企業:永遠在尋找冬天的狀態
投中網:我很好奇,到現在,中科創星到底投出了多少家光芯片企業?
米磊:大的光電類企業超過150家,單單光芯片也投了50家左右。
投中網:這50家是投多了還是投少了?
米磊:剛剛好,我們也是最近兩年開始加速投光芯片,畢竟也就是最近三四年,光芯片初創企業才越來越多。對於中科創星而言,我們一直在逐步加大對光芯片的投資力度。
具體來說,光子可以應用於物理學所有基本要素領域,分別是物質、信息、能量、空間、生命。其中,信息光子是我們最常說的,這裡用光芯片比較多,涉及到傳輸、計算、存儲、顯示等多個環節,中科創星在每個環節都佈局了相關企業。
再比如生命光子領域,我們可以利用光與生物組織的相互作用來精準治療疾病,還能利用光子技術獲取豐富的醫學信息,如心血管OCT等,我們都有做相關佈局。
投中網:我理解,現在投資圈不太可能出現第二家像中科創星這樣投資光芯片的投資機構?
米磊:投資成功幾個企業難度不大,但像中科創星這麼深度且體系化的佈局其實是很不容易的。我從2001年就在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工作,從事相關領域已經21年了。即便是從2014年開始算起,中科創星積累到現在也已經有八年的時間了,時間的積累很重要。
投中網:這兩年產業熱度上升之後,對於產業有利好的同時,對中科創星又帶來了哪些挑戰?
米磊:關注的人多了,熱度高了,很多項目就會有人一起搶,估值會增高,有的增高的非常誇張。總之就是,冷門的時候有冷門的苦惱,熱門的時候也有熱門的苦惱,沒有完全沒有苦惱的時候。
國內很多賽道的投資總是要麼在冬天,要麼在夏天,反而是沒有春天,我是最希望停留在春天這一個狀態的,但春天太過於短暫了。當然,所有的春夏秋冬都要經歷,無所謂喜歡不喜歡,都需要經歷。
中科創星的應對之策就是關注更早更前沿的項目,永遠尋找冬天的狀態,冬種秋收,就跟冬小麥一樣,冬天種的更結實。而且整個中科創星的投資節奏核心還是沿著技術和產業的趨勢在走,對於資本市場的冷和熱,反而沒有那麼關注。
當然,賽道熱度上來之後,創業的人也多了,選項目的難度也提高了。我們有多年的投資積累,會迅速過濾掉一些不靠譜的項目,相對還能好一點。這就促使機構要更專業、扎的更深。畢竟十家裡面挑三四家是好挑的,但在100家裡面挑就難多了。
投中網:所以什麼樣的項目會讓你覺得靠譜?
米磊:市場大、技術硬、團隊強、科研積累足夠,這樣的團隊我們就很喜歡,這也是中科創星被投項目很一致的氣質。
除此之外,我們很喜歡投下一代的技術。比如大家都在投電芯片的時候,我們在投光芯片,現在我們還投了量子芯片,我們很喜歡這樣切實解決下一代卡脖子問題的項目。
對於中科創星而言,推動技術的進步,敢為人先,敢啃硬骨頭,這就是我們的使命。
投中網:什麼是你口中所謂的硬科技精神?
米磊:中科創星的投資理念就是要投硬科技,什麼意思?當初我們為什麼要投芯片?我們想要投資的是國家最需要的以及最給社會大眾解決問題的項目。我們當初投芯片,並沒有在意其他人投不投,我們知道投芯片不掙錢但還會投,就是因為這個職責所在。
在我看來,這是一種知識分子的追求,就像孟子所講的,雖千萬人吾往矣。如果所有人都不做,就沒有人做,整個產業乃至國家都受損失。我知道可能呼籲沒有用,那我就自己衝進去做了。
中科創星為什麼2014年就開始投光芯片?是因為2013年,中國芯片進口的總金額就超過了石油,這是國家的重大戰略和安全問題。而從產業的角度,我們當時很多客戶的客戶也都是中興和華為,而且很多企業過於依賴進口芯片,風險極高,所以我們就扎進來投資,最後就把這件事做成了。
所以在我看來,投資硬科技需要有家國情懷,否則純從市場的財務回報看,很多人是不願意投硬科技的,其次,資本向善、科技向善,就是要時刻考慮國家和人民的利益。
總結而言,敢啃硬骨頭,十年磨一劍,也敢勇擔國家和社會使命;敢為人先,敢投別人不敢投的,包括光芯片、商業航天、量子計算、可控核聚變等,我們就要選那個最硬、最難的投,即便十年幹不出來也要投,因為這樣的事情一旦做成了,就是功在千秋的事情。
投資硬科技千萬不要想著這個風光、那個風光,反而是要耐得住十年冷板凳,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才是我們的原則和價值觀。
投中網:那又如何向LP交代?
米磊:我們的投資哲學認為,硬科技項目最終實現的商業價值也是更大的。比如比亞迪、寧德時代、華為,這樣的企業,早期五到十年,可能跑不過模式創新,但一旦過了拐點,回報會直接趕超模式創新的公司。這時候就看投資是要賺小錢快錢還是賺大錢長錢了。
當然,中國這個環境對於投資機構來說也不容易,我們也在平衡短期回報的訴求和長期理想之間的衝突,我自己認為長期投資才能獲得更大的回報,就像之前我提硬科技投資一樣,當時不被認可,現在所有人都認可了,我也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的資本市場也會越來越成熟,也會慢慢像美國一樣出現更長期的資本。
談光芯片行業:國內企業一定能彎道超車
投中網:你剛剛也說,中科創星把光芯片從冷門變成熱門,你怎麼定義這個熱?
米磊:我覺得最近一兩年越來越熱,不過現在也還遠不到頂峰。熱是指光芯片的關注度越來越高了,現在估計每家機構都或多或少願意在這個賽道上佈局,所以我覺得熱度還會持續上升。
投中網:我之前聽說國家政策是想要2022年做到國產高端光芯片突破20%?
米磊:在我看來,未來光芯片的市場會超過電芯片,還遠遠沒到飽和的時候,而且作為中國一個非常重要的方向,必須要去佈局。之前中科創星決定投資光芯片,就是因為光芯片的國產率太低了,這幾年,國產率提升幅度很快。
畢竟,集成電路的摩爾定律已經失效,已經到了一個技術紅利的盡頭,這時候就需要找到超越其的東西。
我自己就曾提出“米70定律”,即在科技產品領域,光學相關器件的成本將會佔到產品總成本的70%,事實上在光通信領域,光學成本已經達到了70%。第二個可能要驗證這一定律的應用就是“信息的獲取”,在人工智能時代來臨的時候,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等獲取外界的數據,都是需要靠激光雷達、機器視覺的。
投中網:所以光芯片產業還處於佈局早期的階段?
米磊:光芯片產業其實已經發展了幾十年,最早是用來做光纖通信的,比如現在每個人上網都離不開光芯片,當然,現在對於光芯片所處的整個大行業來說,其還處於整個生命週期的早期,當下只是在通信行業把電芯片完全取代了,在其他計算、顯示等領域還有大量的空間值得嘗試。
遵循費馬定律,光取代電是大勢所趨,光芯片取代電芯片,也是大趨勢,誰都擋不住,就跟今天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是一樣的道理。
投中網:那麼,問題來了,你如何篤定國內的企業一定能夠換道超車成功呢?
米磊:還是跟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發展比較類似,發達國家做內燃機做了一百年,中國確實拍馬難及,但新能源汽車都是剛起步,國外雖然也有特斯拉,但國內崛起的速度也很快,且中國的製造力和工業技術水平已經大幅提升,也因此,在新啟的賽道上,國內反超的幾率非常大。
而且現在,中國就是全球最大的光芯片市場,尤其是以人工智能等智能化為代表的產業,對光芯片的拉動是最大的。用巨大的市場來驅動中國光芯片的技術發展,就可以形成良好的循環。在國內做到第一就有可能做到全球的第一。
其次,國內的各項準備,包括基礎能力和平臺,乃至資本市場,都在做有戰略的前瞻佈局,這讓我很樂觀,中國是有機會的。
投中網:你又怎麼闡述扎得更深?
米磊:這就需要我們自己有專業領域的知識,也有我們光芯片的fab(半導體芯片製造廠),再有自己的基金,以及不斷地行研,才能真正扎入到行業之中更深的地方。
比如我們有自己的fab,就可以用這個fab來做自己的事情,這樣才能跟圈內人有真正的深度交流,這樣才能知道誰在做什麼方向進展如何,整個師門人脈如何人品如何等等,這些細節都不瞭解就直接盲投,科學家創業風險非常高,盲投肯定是不行的。
源傑科技、奇芯光電、曦智科技等很多中科創星的投資案例,都是通過根據地的打法一起投來的,比如他們先通過先導院的平臺引進落地,再給他們提供更好的設備和平臺,他們才願意落到這裡來創業。這樣的模式門檻非常高,不太容易複製。
投中網:那你希望這些企業都避過哪些坑?
米磊:只有真正踏踏實實做技術,不浮躁才能長遠,人最難的就是控制住自己浮躁的慾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