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冒滴漏”露頭就打、上好節約用水入學第一課……近年來,湖南信息學院多措並舉、創新教育,在建設好節水型高校的同時,注重培育好節水節能新一代,使節水的“種子”在學生心中生根、發芽、成長。
據統計,湖南信息學院3年來節水量超過100萬立方米,相當於500個標準游泳池水量。學校標準人數年人均用水量從近60立方米下降到43.8立方米,用水單位水計量率和次級用水單位水計量率均為100%,節水型器具安裝率為100%,管網漏損率為2.55%,非常規水利用約為26萬立方米。
湖南信息學院校內有毛塘湖、梅塘湖、塘灣湖、八斗湖、北湖5個人工湖,“五湖”常年保持豐水位,水面約10.5萬平方米,有近60萬立方米的儲水量,也為學校的節水利用提供了新思路。“我們將湖水引入全校鋪設的管道,通過噴淋頭灌溉整個校園綠地。”後勤處處長陳登貴介紹。
“湖裡面怎麼還有一個大型運轉機器啊?”來往路過塘灣湖的學生紛紛發出疑問。“這是體育館的空調製冷外機。將它沉入水底,通過抽取底層湖水作為空調冷凝水,進行循環制冷,從而實現清洗、製冷、水處理等全部流程的節能減排。”後勤處副處長徐長清說。
學校在雨水收集和廢水再利用上也頻出妙招:配置了雨水、中水、再生水等非常規水利用設施,完善自然水引導溝渠,收集空調冷凝水、樓棟雨水匯入自然蓄水湖。陳登貴介紹,僅2021年學校湖水利用就達26萬噸,“按照1月至10月的節水量,今年預計可節水40萬噸,相當於2萬個四人間宿舍近一年的用水量”。
藉助用電信息化管理平臺,學校不斷完善供水管網圖、排水管網圖,通過構建三維數字校園模型,實現地上地物要素和地下管網的模擬三維顯示,真實再現學校的地形、地貌及地下管線分佈情況,實現對全校公共區域水電用戶24小時用能的實時、遠程監測。
學生的節水意識和行動如何,直接影響高校節水成效。為營造良好的節水氛圍,湖南信息學院廣泛開展節水宣傳教育,創造條件支持學生參加節水志願服務,讓師生在愛水、護水和節水等志願服務中瞭解水資源現狀,樹立保護水資源意識。
2022級新生肖育凱說,大學的第一堂班會課就是節水教育,印著“什麼是低碳生活?”“節能減排的意義”“節約用水”等內容的宣傳單人手一份,細節中傳遞的是學校節能工作從新生抓起的決心。
陳登貴介紹,學校通過在校園網首頁滾動播放節水標語,讓節水知識進課堂,在路燈、洗手間的水龍頭、食堂等處張貼節水溫馨提示等措施,使學生每天耳濡目染,時刻提醒自己從點滴做起,節約每一滴水。
《中國教育報》2022年12月15日第3版
作者:通訊員 楊浩 符禕 本報記者 陽錫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