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志豪,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機械工程專業,2019級本科生,漢族,中共黨員。曾獲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年度特別嘉獎之勵志獎、百佳青年學生、三好學生標兵等各類榮譽稱號30餘項,並獲全國大學生節能減排競賽二等獎、江蘇省“互聯網+”大賽銀獎,主持國家級大創2項,申請第一作者發明專利5項,曾任班長、班級朋輩導師、黨支部副書記等,現已直博至浙江大學。
作為一名從偏遠農村來的學生,他知道自己基礎薄弱,也認識到周圍同學的優秀,因此更多地注重在學業上提升自己。大二學年,他曾因家庭變故、個人健康、兼職工作等各種原因狀態欠佳,雖然盡力彌補,但成績穩步下降,一度陷入厭學、自我懷疑的境地。關鍵時刻,他沉下心來,回憶起當初跑馬拉松的經歷,逐漸找回了最初的韌性。從課堂寫不完的筆記到期末做題能手,呂志豪用五個筆記本記錄著他的每一個夜晚。
時光不負有心人,星光不負趕路人,他的成績從3.2提升至3.9,綜合測評專業第五,繼國家勵志獎學金之後,又獲得了國家獎學金,完成了初入大學時的立下的第一個目標。
在大學,科研競賽對他來說是一道坎,不僅是技術,還在於費用。作為一名村裡走出來的娃兒,一百元的開銷都得精打細算,更何況參加比賽動輒上千的投入。在學校資助政策的支持下,他一邊兼職,一邊伺機準備比賽,在和隊友們經歷長達8個月的摸爬滾打後,也終於拿下自己的第一個國家級競賽獎項。
為了追逐悄然萌芽的科創夢想,呂志豪從課堂來到了實驗室,協助南航何青松老師團隊開展研究,並有機會主持了一項國家級大創項目。在今年的“互聯網+”大賽中,他主動聯繫老師,擔任隊長,與團隊成員百日奮戰,攻堅克難,獲得了江蘇省本科生組銀獎的成績。此外,他積極參加全國大學生電子商務“創新、創意及創業”大賽、全國大學生結構創新大賽等,累計主持國家級大創項目2項,申請發明專利8項,第一作者5項,在科創道路上書寫嶄新篇章。
埋頭苦幹的日子讓呂志豪早早學會了擔當。他擔任班長,組織開展各項會議活動10餘次,班級保研率本專業普通班第一。身為輔導員助理、連續兩年協助年級管理,勤工助學時長超過500小時。
回首來路,呂志豪談起了馬拉松對於他的獨特意義。“身體是學習的本錢”,他積極參加跑步鍛鍊,也在過程中實現了自我的打磨。4.44公里、6.66公里、11.11公里、16.88公里、21.09公里,這些特殊的數字是他第一次半程馬拉松的見證者。從溧水無想山、南京仙林到蘇州金雞湖,“本科期間,我完成了三次半程馬拉松。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山地半程馬拉松的時候,剛跑了5公里左右就開始岔氣腹部痛,10公里的地方腿抽筋,跑一步疼一下,一直在考慮上接駁車。但看到周圍很多人都在堅持,朝氣蓬勃的年輕小夥、推著嬰兒車的夫妻、朱顏鶴髮的大爺,他們都在這條酷似人生、更似青春的道路上奔跑。於是我明白,此時此刻,前進才是這條道路上唯一的真言。”
供稿 南航學工
校對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