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偽裝者》中,“明樓 ”簡直是神的存在,小編在看劇時就覺得這個角色簡直太厲害了!別人僅僅是一方間諜就已經感覺如履薄冰了,“明樓”這個角色更是擁有三重間諜身份!並且在三重身份中都表現的遊刃有餘!
殊不知“明樓”在歷史上是真實存在的,他的原型就是袁殊——中共情報史上僅有的五重身份間諜。

坎坷童年經歷
袁殊1911年出生於湖北,原名袁學易,父親是秀才出身,家裡條件也算富裕,袁殊的父親在是同盟會會員時,為革命活動幾乎掏空家底,袁殊的母親看到家裡吃飯都困難的情況下,帶著袁殊兄弟倆回到孃家,後因孃家變故去投奔袁殊父親,時任國民政府要職,因袁殊父親已有新歡,選擇了拋棄了袁殊母子,自此袁殊母子的生活也過得非常貧苦,為了生計,袁殊小小年紀便不得不上街賣油條,擦皮鞋等等掙些吃飯錢。這也是當時老百姓的生活現狀。也正是袁殊的這些經歷給他種下了“革命”的種子。

第一重身份
1931年,經中共隱蔽戰線傑出代表潘漢年的介紹,年僅20歲的袁殊正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袁殊加入中國共產黨後,立即被轉入了中央特科,成為中共隱蔽戰線的一員。

第二重身份
第二年春天,他接到中共的任務後,通過表哥賈伯濤的關係,結識了中統的頭目吳醒亞,也是當時上海市社會局長。袁殊很快通過自己的才華和其父親、表哥都是國民黨的客觀因素,取得了吳醒亞的信任,並安排他在中統任職。

第三重身份
袁殊打入中統後沒過多久,吳醒亞為了能讓他更便捷地獲取情報,介紹袁殊加入了當時威望較高的經濟新聞通訊社——新聲通訊,,袁殊利用記者身份之便,廣結人脈,在這期間與日本駐滬領事館的副領事巖井英一結識,這也使得袁殊的情報網再一次擴大,巖井英一看中了袁殊在新聞界的成就和早年留學日本的經歷,經考察一段時間後巖井英一便把袁殊拉入到日本情報員的行列,當然袁殊的目的是為了獲取更核心的日方情報。

第四重身份
1937年春天,袁殊加入了青紅幫,成為了和杜月笙、黃金榮同為“通”字輩的師兄弟。

第五重身份
抗日戰爭爆發後,軍統頭子戴笠急需懂日語又有日本關係的人才,他通過杜月笙瞭解到袁殊的才能,於是親自找了袁殊,並表明希望他能加入軍統。袁殊暗想如果加入軍統對自己獲取情報更有幫助啊,請示潘漢年得到允許後成功打入了軍統內部。
這就是袁殊的五重間諜身份!

有勇有謀,助力抗日戰爭勝利,堪稱情報大王!
上海淪陷後,袁殊以軍統少將的身份留在了上海,並秘密開展了鋤奸活動,剷除了不少漢奸,真的是大快人心!更解氣的是還成功炸燬了日本在虹口的海軍軍火庫!

隨著袁殊逐步獲得巖井英一的信任,從小小的日本情報員成為巖井公館的頭目。不僅如此,袁殊藉助身份之便,還把潘漢年推薦到巖井公館任職,接下來這兩個人相互配合,從巖井英一這邊獲取了大量情報,通過潘漢年秘密掩護的一個電臺發往延安。

袁殊提供的重要情報還有,1939年英法企圖犧牲中國對日妥協的遠東慕尼黑活動、德蘇戰爭爆發後日軍的軍事動向是南進和日美談判的情報等。

1945年,抗日戰爭就要勝利的時候,袁殊又做了一件讓人拍手叫好的事。他把巖井公館的財產全部轉移到自己名下然後送給組織,連同日偽倉庫的槍械彈藥等也送到了蘇北新四軍(主打能帶走的全帶走,什麼也不給日偽留下)。隨著抗日戰爭勝利,袁殊功成身退!

袁殊對於抗日戰爭的情報貢獻真的是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