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誠信榜樣成東北食用菌王

包時(右二)堅持綠色種植,他的蘑菇無公害、不缺斤短兩,慢慢贏得了大量消費者和客戶的信任。

厚道生金,善良積福。他攜智慧創業,帶鄉親致富,用行動打造誠信的名片,誠信助他成為享譽東北的食用菌王。

康平縣東關街道孫白窩堡村村民、泓歷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包時是一名90後的農村小夥,他秉承“誠信種植、誠信經營、誠信做人”原則,堅持用科學方法種植無公害食用菌,在銷售食用菌時,重承諾、守信用,按時供貨,寧可自己損失,也不讓有任何問題的食用菌走上百姓餐桌。2022年,包時被評為感動瀋陽人物,榮獲第十屆瀋陽市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5月24日,記者來到康平,採訪了誠信、善良的包時。

誠信使他成為產品銷售“活廣告”

2008年,“90後”的包時高中畢業後,對食用菌種植產生了濃厚興趣。機緣巧合讓他結識了瀋陽師範大學食用菌專家王升厚。經過一段時間的虛心請教和刻苦學習,他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韌勁兒,全身心地投入到鮮蘑種植行業。

功夫不負有心人。10多年來,包時每天凌晨4點就起床採摘蘑菇,然後開車將蘑菇送到康平、法庫及瀋陽周邊的農貿市場。由於他一直堅持綠色種植,所產的蘑菇無公害、價格公道、不缺斤少兩,很受消費者的歡迎,慢慢地積累了大量的客戶。

2021年7月,由於供電線路短路導致冷庫機器故障,致使冷庫裡4500餘斤價值兩萬餘元的蘑菇發生了氧化變色。當時,來進貨的批發商說,蘑菇氧化變色不影響食用和銷售,丟掉怪可惜的。一時間,包時也動了心。但又一想,這些蘑菇流入市場雖然吃不壞人,但這樣做可能影響今後的信譽。於是,他果斷地下定決心,將這些變色的蘑菇全部銷燬。批發商們見了,嘴上說他傻,心裡卻被包時誠信經營的品質打動。從此,這樣一句順口溜便在蘑菇批發商中間廣為流傳:“進蘑菇,哪可靠,瀋陽康平找小包。”

誠信助他贏得食用菌銷售市場

誠信,為包時的蘑菇銷售贏得了市場。2021年,他承包了100畝科技示範園,全力打造“一村一品”的建設。平菇產品銷售到康平、法庫、長春、四平、鐵嶺、撫順、通遼等周邊主要市場,並通過北京、山東、三亞等批發集散地走向全國。

2023年包時繼續擴大食用菌生產規模,修繕了拉馬屯村集體閒置的8棟大棚,種植平菇菌包近8萬包。至此,合作社種植蘑菇大棚達46棟,日產平菇近6000斤。

俗話說:蘿蔔快了不洗泥。但包時並未因此放鬆對產品質量的要求,銷售中依舊秉持誠信經營理念。他說:“通常,人們從市場上買到的蘑菇,很多都被注了水。注水後的蘑菇看著水靈,但保質期大大縮短,而且下鍋後不經煮,吃起來口感也大打折扣。”因此,他告訴員工,合作社生產的蘑菇不但堅決不注水,而銷售時每箱必須多加兩朵蘑菇。

對社員分散生產的蘑菇,包時一律實行鬆散經營,保本銷售的辦法,社員家自產的蘑菇可以自己拿到市場上去賣高價格,如果賣不出去的他可以幫助大家保本收購,並且從不拖欠銷售款。因此,一些社員都放心地將自家生產的蘑菇交給包時去賣,自己則可以騰出精力去幹其他的活兒。

誠信讓他成為鄉村致富帶頭人

隨著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合作社的固定用工人員也由原來的16人增加到30人(含殘疾人3人),每月每人的工資在3500元以上。遇到生產緊張時,包時就在當地招聘臨時工。不論哪種用工形式,保證決不拖欠工資,對臨時招聘的零工更是做到當日用工當天結算。對合作社的工人,包時把他們當成自己的親人,誰家有個大事小情,都會主動幫忙。職工家臨時有事,可以隨時請假,辦完了再回來上班。平時,職工中午吃飯,都由員工輪班下廚,大家同吃飯同勞動,使合作社充滿了快樂和諧的氣氛。

包時在自己種植蘑菇致富的同時,不忘助力鄉親創業致富,這些年,為鄉親們提供種植技術指導30餘次。為社員、低保戶、立檔建卡戶無償提供菌包一千餘包、白灰百餘袋。為郝官屯鎮劉家屯村、北四家子鄉劉家坨子村食用菌種植戶提供菌包、技術支持,幫助銷售平菇,手把手傳授于洪區、遼中區農民食用菌種植技術。一些到外地打工的村民,在包時的影響下回村養殖食用菌創業,他不但親手傳授種植技術,還幫助聯繫商戶上門收購產品,產品銷售一律現金交易,從不賒欠錢款。

目前,泓歷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年產值達1000餘萬元。

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臺提供信息發佈傳播服務。

ID:jrtt

赞助: 代写essay 网课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