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媧補天的“五色土”真的存在麼?

前引

傳說盤古開天闢地,女媧用黃泥造人,日月星辰各司其職,子民安居樂業,四海歌舞昇平。後來共工與顓頊爭帝位,不勝而頭觸不周之山,導致天柱折,地維絕,四極廢,九州裂,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洪水氾濫,人民流離失所。

女媧看到她的子民們陷入巨大災難之中,十分關切,決心煉石以補蒼天。於是,在天台山頂堆巨石為爐,取五色土為料,又借來太陽神火,歷時九天九夜,用36500塊五彩石將天補好。

那麼這裡傳說中煉化補天用的五色土是否存在呢,它們在神話中又象徵著什麼呢?

現實中的五色土

自古以來我們都把土地和糧食看做是養育人民的根本,是一個國家建立和存在的基礎。現今位於北京中山公園的社稷壇就是明、清時期皇帝祭祀太社之神和太稷之神的場所。

太社之神專管土地,太稷之神主管穀物,社稷二字後來也慢慢演變為國家的同義詞。

中山公園社稷壇的五色土

社稷壇上的五色土取自全國各地,按照東、南、中、西、北五個方位擺放。而這青、紅、黃、白、黑五種顏色土放置的方位,恰好也對應了今天中國土壤分佈的概況。


黃土

位於社稷壇中央的黃土,其實際也恰好分佈於中國的中央腹地。西起甘肅祁連山脈的東端,東至山西、河南、河北交接處的太行山脈,南抵陝西秦嶺,北到長城,包括陝西、山西、寧夏等五省,所到之處,滿眼都是黃土。

黃土中有大量的鈣質或黃土結核,使得土壤有很多孔隙,土質疏鬆。被流水浸溼後,容易剝落和遭受侵蝕,甚至發生塌陷,於是便呈現出黃土高原千溝萬壑的形態。

紅土

土壤中含鐵的物質也易氧化成“鏽”而顯現出紅色,這片偏紅色的土地北起長江沿岸,南抵南海諸島,東自臺灣省,西至雲貴高原及橫斷山脈的範圍,都是紅壤的主要分佈區域。所對應的也正是社稷壇中紅土所在的南方。

紅壤土屬酸性,是山茶科植物的最愛。而且紅土一般屬於粘土或粘壤土,保水保肥能力強,屬於喜肥植物的茶葉更能在紅土舞臺上放肆生長。例如,福建就是中國烏龍茶、紅茶、花茶技藝的發祥地。位於西南東川的紅土地更是被譽為最美的紅土地。

青土

按照地理學的劃分,青色的土可以看作是水稻土,水稻土在我國分佈很廣,主要分佈在秦嶺—淮河一線以南的平原、河谷中,尤其是長江中下游平原最為集中。水稻田在排水不良或長期被淹的情況下,土壤中的鐵離子常被還原成淺綠色的亞鐵離子,因此富含亞鐵離子的土壤便呈現出了青色。

水稻土是我國重要的農業土壤資源之一,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1/5,這是人類經過長期合理耕作下不斷改良,使土壤不斷熟化,熟土變為肥土,形成的一種重要土地資源。鄱陽湖平原稻田密佈,是中國重要糧食生產基地。

白土

白土指的就是鹽鹼地,鹽鹼地的形成是因為某些地區的,底層土和地下水中所含鹽分較多。當含鹽分的水上升到地表層蒸發後,使得鹽分留在土壤表層,越積越多,就形成了大片的鹽鹼地。

鹽鹼地中的土壤叫鹽鹼土(鹽漬土),包括鹽土和鹼土,主要分佈在中國西北新疆、甘肅,青海、內蒙古、寧夏等地以及東部沿海地區等,這種土壤表層鹽鹼聚集,一般農作物都不能種植。

黑土

中國的黑土主要分佈在松嫩平原的東部和北部以及三江平原西部。恰好映證了社稷壇中“北黑土”的分佈,在溫帶季風氣候的作用下,東北地區夏季高溫多雨,草甸草本植物生長繁茂,積累了大量的有機物質,在漫長寒冷的冬季裡,土壤中微生物活動微弱,有機質分解緩慢,因此累積下來的有機質就比較多,因此造就了這種土壤質量優良的黑土。

儘管它的氣候條件寒冷、開發條件也不佔優勢,但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舉全國之力只用了六十多年的時間便成就了“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倉”。


傳說中的五色土

那麼女媧補天所用的五色土到底和現實中的代表五方的五色土有什麼區別呢?我們之前在《 圖文解字|“夬”,補天的創始女神》中講到過,女媧補天補的“天”實際上是代表天道的易經資料,神話傳說中提到的五色神土實際上也是易經中五種五行為土的名稱。它們分別對應了辰、戌、醜、未四隅中所包含的五種土,而女媧之後創立的“無部落”恰恰掌握如何應用這些不同土壤來指導人民生產、生活乃至生存的方法、技術並依此制定了風俗教化民眾始創文明。

先天六十四卦方圓圖

這點通過易經六十四卦中的這幾個卦,可以發現五色土的一些端倪。

賁卦,丘園之土

賁卦六五爻:賁於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女媧所創的“無”部落發現了丘園之土可以用來種植、桑絲紡織,並開發了相關的技術,給部落帶來糧食和作物,雖然每年有限但可以持續帶來財富。

萃卦,喪葬之土

六三:萃如嗟如,無攸利,往無咎,小吝。

女媧所創的“無”部落,在經歷了洪水瘟疫之後,大量人員死亡,發現瞭如何選擇適合喪葬的土壤,把骨質埋藏於此,可以保佑子孫後代繁衍昌盛。逐漸形成了流傳至今的著白衣插持白棍的喪葬習俗。

泰卦,孕育之土

泰卦初九:拔茅茹,以其彚,徵吉。

天地交泰,一分耕耘如何保障一分收穫,“無”部落掌握了通過土質來辨別土壤的肥沃程度,判斷是否適合在此開荒、拓土建立部族,固居的目的是孕育下一代,以利於部落人丁興旺,繁衍生息。

井卦,井田之土

初六:井泥,不食,舊井,無禽。

九三:井渫,不食,為我心惻,可用汲王明,並受其福。

用井,打井採水的方式是枯水季尤其是河流不及地域獲得淡水資源生活、灌溉最普遍的方式。女媧所創的“無”部落,掌握如何通過泥土的外觀土質來確定打水的井眼,保障了水源可靠的供應。

未濟卦,未央之土

六三:未濟,徵兇,利涉大川。

未濟,未渡過河,指黃河冰面尚未凍結,此刻渡河有兇險,“無”部落地處黃河北岸,掌握訓練狐狸通過辨別冰層下水流來找到渡過冰面安全的方法。未濟卦中狐狸的馴養是為涉大川做準備,為過往通商和各國建立邦交等創造便利的條件。

而掌握相關規則,制定法則的“無”部落則被視作了天國的存在,未央即中央的意義,是權力的象徵。能夠象我們現在的政府機構一般,掌握耕種生產、殯葬、城建、水源、交通商貿…這些技術、規範的“無”部落便是當時絕對權力、權威的存在。而這個部落由我們之前講到過踏上“補天”之路的女媧所創,這便是五色土在神話傳說中傳遞的寓意所在。

結語

無論是土地還是糧食,在人類生存的需要之下,都必將由消化系統轉化為生存的動力。中醫把五行之土對應人體的脾胃所涵蓋功用,人體脾胃與大地土壤相應,乃生命後天造化的根本。

脾字組合為“月”旁的“卑”,卑並不是卑賤的下人,而是甲和下面手的組合,有甲己合化之土的意義。卑賤之意只是從手伺候人飲食的行為引申而來,也因此讓我們的脾背上了一層逆來順受之意,容納消化萬物,化作生命的氣息,這便是土的厚德。

“土裡土氣”,現在來看是說一個人不時尚,缺少時髦的外貌。而我們要說的“土氣”,是人的後天造化之氣,反映了一個人對環境適應生存的能力,例如一個人八字裡土強,那他可能會有以下特質:外出適應能力比較強,容易有飲食不節或者因傷食而生的疾病。這就好比一個人身上有很多種“土氣”,這些土來自不同地域種類的土壤造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便是這個道理。土的種類,有五色之分,然而,現實中五色土只是中國土壤中五個主要的大類。中國各地地域差異很大,受不同的地理因素影響土壤類型和顏色遠不止這些:棕壤、紫色土、白漿土、潮土、濱海鹽土……因此造就了華夏大地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人文特徵,《易經》能教化萬物而各歸其類,是以女媧所代表的“無”部落初創人文留下的寶貴財富,其文明的包容性猶如大地厚土,讓華夏文明能延續萬載歷久如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