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媒體報道,近日,韓國總統尹錫悅在2022韓國太空論壇上發表主題演講,透露韓國航天發展規劃。尹錫悅表示,韓國將在2032年和2045年分別在月球和火星上著陸一架機器人航天器,在5年內開發出用於深空探測的下一代火箭發動機,並在明年參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成立韓國國家航空航天局(KASA)。作為一國元首公佈本國的航天發展規劃,體現出尹錫悅對韓國航天充滿信心。然而,韓國是否有能力實現這一宏偉計劃,尹錫悅的演講有哪些隱含意味,值得進一步解讀。

今年6月,韓國自主研發的首枚運載火箭“世界”號(也稱KSLV-Ⅱ)成功首飛,令韓國民眾興奮不已。年底,尹錫悅借韓國太空論壇公佈韓國航天發展規劃,進一步提升韓國國民士氣。在太空經濟被看好、各國普遍提升空間能力之時,尹錫悅在講話中毫不避諱地指出:“未來,擁有太空願景的國家將引領世界經濟,並有能力解決人類目前面臨的問題……韓國成為太空強國的夢想並不遙遠,這將給當下的兒童和青年帶來希望和機會。”
那麼,韓國的航天發展水平如何?韓國於今年6月份發射的“世界”號運載火箭,其近地軌道運載重量僅2.6噸,要想實現登月登火的目標,其近地軌道運載重量至少需要提升至20噸,而要在十年內實現這一目標,難度相當大。尤其是韓國火箭發動機技術與先進技術相比存在較大差距,這也是尹錫悅強調要研發下一代火箭發動機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韓國曾論證超重型運載火箭方案,其近地軌道運載重量理論上接近60噸,但從目前韓國技術水平看,該型火箭的技術跨度太大。
既然韓國航天發展的既定目標實現難度頗大,那麼,韓國總統的此番講話有何深意?事實上,從仿照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成立韓國航空航天局,到表態韓國將與美國加強太空領域合作,不難看出,韓國在航天領域正全面倒向美國。當前,美國正實施以登陸月球和探測火星為目標的“深空門”計劃。韓國此時公佈航天發展計劃,並與“深空門”計劃的時間節點高度匹配,是有意加入“深空門”計劃的“投名狀”。然而,目前韓國的航天發展水平與美國差距較大,且“深空門”計劃在亞洲已經吸納日本,能否吸納韓國有很大疑問。同時,韓國有很強的民族自尊心,總想依靠自身力量在國際上嶄露頭角,因此其政策常常左右搖擺,陷入兩難。
近年來,隨著發展太空經濟和開發太空資源成為各國共識,有實力的國家均制訂航天發展規劃,不想錯過這一重要經濟增長點。韓國綜合國力雖然與世界航天強國有很大差距,但勇於提出航天發展計劃的做法值得肯定。若想目標落地,還要紮實的技術攻關和持續的經費投入。
(中國國防報 2022年12月20日第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