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你貧困潦倒,只要付出足夠多的汗水,就能過上不錯的生活。
“不!不能!也許只能填飽肚子!”美國暢銷書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這樣回答。
她非常有資格反駁這一看似無比正確的價值觀,因為她曾向自己發起一次挑戰:假裝窮人,混入美國底層,看自己能不能憑藉努力成功“脫貧”。
為此她隱瞞身份,僅靠1000美元開始努力。為了生存下去,她在六個城市換了六種工作:在餐館、旅館、養老院、超市等地方做服務員。
終日奔忙,但結局都一樣:所得的薪水低於普通人的生活標準,支付完房租之後,剩下的錢甚至無法負擔日常開銷。更不要說用來提升自己,找到改變命運的機會。
在底層的世界,人們過著一種無論多麼辛苦、怎樣拼搏都無法脫離窮得停不下來的生活。
貧窮如一座迷宮,兜兜轉轉,讓人迷失在絕望之中。

在日本,底層階級具有同樣的境況:即使千辛萬苦地努力工作,想翻身也難如登天。
十幾年前,日本作家福澤徹三寫成的《一個貧窮的年輕人》一書,便是這一殘酷社會現象的真切展現。
該書出版後,曾讓百萬年輕人驚呼:“這本書簡直在窺視我的生活!”
可見該書十分符合當下人們苦苦掙扎卻無望逆轉的社會情緒,引發了極強的共鳴,在日本轟動一時實屬情理之中。
作者以寫實主義手法,描述了一個男大學生時枝修,一夜之間被迫退學,在遭遇重重困難與匪夷所思的艱辛之後,一步一步跌落到社會最底層,陷入極慘的境地,引起讀者極大的同情與哀嘆。

幸好有一點,讓讀者略感安慰,這個年輕人,在遭受眾叛親離,陷入絕境泥沼的過程中,也跌跌撞撞地在成長。
雖然社會給了他一次次無情的毒打,他卻像一隻打不死的小強,一次次的從打擊中掙扎起來,頑強地尋找著生路。
一、由懶散變得勤勉
修本是一名三流大學的大學生,整日敷衍學業,吃喝玩樂,安閒自得地揮霍著家裡寄來的金錢。
不料,父母突然破產,負債逃走,扔下他一人不管不顧,學費不給他交,生活費也斷了流。
修一時成為被學校開除,孤苦無依的赤貧之人。而且很快,他連普通人最低的生活開銷也無以為繼。
因付不起房租,修被趕出出租屋,寄住在同學雄介租住的破舊公寓裡。
生存眼看危在旦夕,但修懶散成性,仍不思進取。
因為偷懶,他不但丟了兩份薪水稀薄的兼職工作,還在雄介的住處蹭吃蹭喝,無所事事,最終又遭到雄介的嫌棄。
矛盾爆發,修負氣出走,從此流離失所,只能寄宿在網咖。

面對越來越糟的境遇,修改頭換面,變得勤勞起來。
他對兼職不再挑三揀四,只要力所能及,再苦再累也不敢懈怠:起早貪黑、站街6小時……修都竭盡全力。
終於,生活有了點起色,基本的溫飽能維持了。
二,努力由無知小白做到職場達人
街頭髮紙巾、做電話營銷、在夜店酒吧做男招待……對於這些兼職,修都毫無經驗,開始總是笨手笨腳,洋相出盡。
但他為保工作必須幹出業績,便想方設法向職場前輩學習行業竅門,一反上學時拖沓、逃避的作派,不再張狂,也不再敷衍。
修耐心下來,踏踏實實地提高工作技能,漸漸也熟能生巧,自食其力了。
只可惜世道艱難,造化弄人,即便修決定秉持上進的精神好好幹,厄運卻總是頻頻降臨,讓他失去一個又一個工作,他的命運朝向未知的深淵不斷墜落。

三,生活淪陷,內心卻有所堅守
修原來與人交往,很少顧及他人。
他跟女友在一起,只顧享受男女之樂,從未想過對女孩負責;
跟兩個死黨來往也只為自己玩得開心,甚至還會以取笑雄介為樂。
隨著修退學、陷入困境,原來的朋友漸漸與他疏離,女友也向他提出分出。
遭受眾人拋棄的修,這才意識到友情的珍貴。
後來修在夜店遇到一位店友,雖說也處境狼狽,卻能真心對自己,修甚為感動。
在兩人被賣給毒販的危急關頭,修沒有丟下朋友,自顧自逃命。而是義無反顧地冒著生命危險,為救朋友重入狼穴。
雖然結果只是為自己招來一頓毒打,營救失敗,修卻展現了義薄雲天的英勇氣概,讓讀者不禁為之動容。

然而不幸依舊接踵而來,修最終身不由己,淪為露宿野外的遊民,跌落到社會最底層。
但隨後修的人性之光卻散發出光彩。
一看到比自己處境更糟的人,他便忍不住伸出援手,捨己救人;
當遊民被街頭混混欺負,修沒有袖手旁觀,而是挺身而出……
結果毫無意外,修再次變得身無分文,甚至失去容身之所,不得不萬事又從頭開始。

磨練換來成長,失去也意味著一種得到。
最後修看似一無所有,但在境遇一路下滑的掙扎中,他也不再毫無還擊之力。
他學會靠勤勞填飽肚子,甚至有了餘力去幫助更悽苦的人。
心中有光的人,總能釋懷命運的刁難。
修擁有勇於接納苦難的健全人格,在危難時刻仍堅守內心的善良和慈悲;無論多難也不放棄自己,而是拼盡全力去成就卑微又苦澀的人生。
這些堅韌的品質,讓我們看到修的轉變和成長,一個積極進取的人應該信守的基本準則,他都做到了,以後也會做得更好。
~~~~~~~~~
這本書通篇充斥著殘酷、痛楚的氣息,主人公遭遇的劫難一件接一件,貫穿始終,讀起來讓人倍感悽慘、辛酸。
它很難讓人愉悅,卻真實、撼動人心、讓人覺悟。
一本好書,正是如此,它能揭示世事人情運行的邏輯,發人深省。

看當下的年輕人,多樂於尋求輕鬆的消遣,以迴避生活中面臨的問題。
卻不知長期沉溺於此,人會喪失對世態艱難的洞察能力、對悲喜人生的從容態度,抗挫能力日趨脆弱,遇到困境容易採取消極心態。
我們是生活在真實世界裡的。
與其因貪圖娛樂搞笑小視頻、影音製品帶來的虛妄快樂,荒廢時光和鬥志,在遭受生活危機時才後悔莫及,不如趁年輕多讀讀這類“不適口”的警示讀物,讓自己及早清醒,及早準備。
即使未來不能逆襲翻盤,也至少能確保自己的生活不至於一籌莫展、求生無門。

原創不易,歡迎點贊、評論,謝絕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