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姐今年37歲,最近剛生完三胎,由於家裡老二年紀尚小,還需要人照顧,丈夫工作繁忙抽不開身,兩邊的父母年紀又比較大了,不太方便,她便早早出了月子,開始照顧孩子。
頭兩個星期很辛苦,又要恢復身體,又要照顧孩子,還得忙活部分家務,每天都睡不好覺。後半個月身體慢慢恢復,生活也逐漸走上正軌,可她的身體卻出現了問題。

每當上廁所時,王姐都覺得下腹墜脹疼痛,陰內甚至能感覺到異物感。產後複查時醫生表示,王姐產後身體沒恢復好,由於太過虛弱,又較早開始體力勞動,所以導致了陰挺。
聽到陰挺這個詞,大家普遍會感到陌生,這到底是怎樣的一種病症?是什麼因素造成的?生活中又該如何預防呢?看完這篇你就明白了!

一、陰挺多與生產有關!
該病症指的是女性子宮脫垂、脫出,或陰道壁脫出,又名陰脫、陰痔,主要與生產導致的生殖器官受損有關。當然,也有可能因為體虛氣弱、慢性咳症、長期便秘以及先天因素引發脫垂現象。
先說生產,生產對女性子宮會造成較大改變,組織不斷擴張,會使子宮組織鬆弛、陰道鬆弛。如果忽視日常保養,子宮缺乏保護髮生了位移,就有可能造成脫垂。包括陰道壁組織,也會因為生產損傷而脫出。

而對於長期便秘的人群,每次排便下腹部都會因為排便困難而持續用力,子宮長期受壓,便會發生脫垂。隨著年齡增長,機體自身的控制能力減退,子宮及陰道壁發生脫垂的風險也有可能增加。
另外,慢性咳症也會加大脫垂的風險。頻繁的咳嗽會增加下腹部的壓力,咳症長期得不到治療,就會對下腹內臟器反覆施壓,變相增加子宮、陰道的負擔,加大脫垂的可能。

當然,還有一些人先天發育不全,盆底肌力量不足,導致脫垂可能性增加。但只要注重日常養護,還是可以避免此類問題發生的。那麼,陰挺的女性都有什麼特點呢?
二、這幾個表現別忽視!
1、墜痛感明顯
陰挺發生時,子宮、陰道等器官會對腹內組織形成牽拉,當人體處於站立狀態或剛剛進行過體力勞動,腰骶部就會有明顯的疼痛感、下墜感。該情況可發生在陰挺的任何階段,越到後期感受越為明顯。

2、間接不良反應
陰挺發生時會對原本的組織器官造成壓迫,包括膀胱、直腸等。如果這些器官長期受壓,相關功能就會減退、造成尿失禁、排尿排便困難、便秘等情況。
3、腫物脫出
當陰挺發展到中後期階段時,脫垂現象會更加明顯。此時進行下蹲、排便等需要下腹部持續發力的動作時,就很有可能出現腫物脫出的現象。

腫物會直接通過陰道口脫出,大小視脫垂程度決定。隨著身體姿勢改變,下腹受壓情況得到緩解,比如平躺時,腫物可縮小或自行還納。但如果脫垂相對嚴重,腫物則無法自行回縮,需要手動輔助還納。
4、炎症加重
子宮脫垂、陰道壁脫垂,會對女性生殖器官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對於女性來說,陰道炎、膀胱炎都是較為常見的炎症類型,而長期脫垂得不到改善,就會增加感染風險,最終引發或加重炎症。

三、日常預防很重要!
1、科學生產,重視產後護理
考慮到該病症主要集中在產後女性當中,因此,產前產後就需要做好相應的防護措施。針對生產,除特殊情況外,建議儘可能到醫院生產,在專業的醫療團隊指導下,可大幅降低女性生殖器受損的概率。
即便發生撕裂也可以及時修補,不至於造成感染,影響生殖器官的恢復。而在產後階段,則要注意日常清潔以及對身體的養護。比如勤換內褲、保證床單被褥的基本清潔等,可大幅降低感染的概率。

同時要注意減少體力消耗,避免體力勞動阻礙生殖器官恢復。還有就是營養補充,大多數產後女性發生陰挺,都存在體虛氣弱等症狀,建議合理增加營養,多吃些益氣補血的食物,比如山藥、薏米、芡實等。
2、增強體質,強化盆底肌功能
對於一些先天或後天因素導致盆底肌功能減退的人群,建議提高保健意識。盆底肌功能可通過日常鍛鍊得到強化,尤其是對於老人,可放慢機體組織衰老的速度。盆底肌狀態良好,自然不容易發生脫垂。

3、積極治療,防止疾病“轉移”
前面我們提到過,慢性咳症、長期便秘都會成為陰挺的間接因素,因此,想要預防脫垂,就得從這些病症入手,積極治療。慢性病症得到有效控制,腹內受壓情況便可緩解,繼而避免脫垂髮生。
總結:
陰挺主要指子宮脫垂以及陰道壁脫垂,是產後女性的多發病,包括一些慢性持續性病症也會成為陰挺的間接成因。只有重視日常防護,關注產前產後的護理,才能避免此類病症的發生。

各位女性朋友,你經歷過陰挺嗎?對於這種病症,你是如何應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