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精英 | 清華學子逐夢星辰大海

1970年4月24日

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

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

2022年11月29日

同樣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如白色巨龍一飛沖天!

數十年如一日,千千萬萬中國航天人

從未停止過征戰星辰大海的腳步!

這其中,就包括一名來自雲南石屏的航天人

丁凱

丁凱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身後為天宮一號

丁凱,雲南石屏人,1997年從石屏一中考上清華大學,博士學歷,目前在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擔任貨運飛船測控與通信分系統主任設計師,主要負責貨運飛船測控與通信分系統的研製工作,從神舟七號到天宮一號,從天舟一號到五號,十幾年如一日,打通天地鏈路!


1、緣分這東西 總是很奇妙

每當神舟系列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舉國歡慶的時刻,小編總是與有榮焉地想,“我們有個學長,叫丁凱,他就在裡面工作!”

前幾日,趁著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小編就很榮幸地採訪到了丁凱,聽他講述他的航天夢。

丁凱說,他前後參與過近10次飛控任務,但最難忘的還是第一次,也就是神舟7號。當時他剛參加工作不久,主要負責中繼終端產品的研製工作。中繼終端能夠大幅度提高航天器的天地通信時長,神舟七號搭載中繼終端進行通信試驗,是我國中繼衛星系統的首次應用,“當天地鏈路首次建立時,心情很激動!”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升空。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首次實現了航天員出艙活動,中國人首次在太空行走,並釋放了伴飛衛星,伴飛衛星對飛船進行了攝像和照像工作,併成功完成了多項新技術試驗,其中就包括中繼通信技術,該技術後來在天宮一號和二號、天舟貨運飛船、空間站中得到廣泛應用,有力保障了航天員與地面的通信。


2、只要熱愛 山海皆可平

從石屏這樣一個遙遠的祖國邊陲小城,到考上清華大學,再到進入航天領域從事高精尖的科研工作,小編總覺得這是一次奇幻的旅程。

我們走訪了丁凱小時候的鄰居何淳,他說,丁凱還在唸小學的時候,他爸爸就通過郵寄訂購的方式從北京買模型給他組裝玩,“我還記得那個模型叫馳車,裝上電池就會跑。那會兒還是90年代,在我們這樣一個小縣城是很稀奇的。”

或許就是這樣一份父母對孩子童趣的保護,讓丁凱的航天夢就此萌芽。據他介紹,他從小喜歡數理化,參加過不少競賽,還拿過一個物理競賽的省級二等獎,以及“省級三好學生”的獎勵。

1997年,也就是香港迴歸那一年,他被清華大學電機系錄取,本科畢業後又被保送到中國科學院通信與信息系統專業進行碩博連讀,2006年博士畢業進入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工作至今。

丁凱在清華大學

何淳告訴我們,“那時候他高中,我初中,我倆的窗戶是對著的。他經常熬夜學習到凌晨兩三點,早上六點多又起來接著學習,特別能吃苦。”而丁凱則表示“沒那麼誇張,我一般不會超過夜裡11點。我覺得學習重在堅持,包括科研本身,都是需要耐得住寂寞的。


3、“家鄉賦予我苦幹實幹的精神”

談到自己從事的科研工作,丁凱表示航天工作最重要的是“嚴、慎、細、實”,也就是嚴格、慎重、細心、實幹。“我們必須確保航天器在發射的時候不帶任何疑點上天,因為一旦發射,你就無法再碰到它,沒有修正的機會,必須一次成功。尤其是載人航天器,必須保證航天員的安全。”

丁凱此前曾在接受紅河電視臺採訪時表示,是家鄉賦予了他苦幹實幹的精神。因為他最開始就讀的壩心海東小學是在一個廟裡上課,沒有正規校舍,“唯一兩個像樣的教室給了一二年級的小孩子。老師為了能讓我們有學可上,就想方設法到處借房子。”

或許正是因為經歷過這樣一份艱辛,所以丁凱特別珍惜後來在石屏一中的學習機會。據他高中時期的班主任楊雲鴻老師回憶,丁凱是他們班上最勤奮的學生。“丁凱給我的印象首先是這個娃娃相當聰明,每次考試總分都要超出第二名60分左右。第二個印象是生活簡樸,從高一到高三隻用過一個帆布書包。每次都看見他用手抱著書包,跑步進學校,相當珍惜時間。第三個印象是他相當勤奮,比一般同學肯吃苦,可以說是班上最勤奮的一個。第四個是同學關係很好,喜歡跟同學交流,喜歡運動。我印象中他身體有點單薄,但是愛運動,很少請病假。”

丁凱的高中班主任楊雲鴻老師

當時的任課老師彭松源也告訴我們,丁凱在他印象中是一個好學、好問、又愛運動、綜合素質很高的學生。“他很好學,又善於鑽研,所有學科都名列前茅。而且好問,有問題就問,通過學習後自己反思,又提出問題,敢於挑戰權威。三是他很愛運動,愛踢足球,我記得他當時踢後衛,是一個綜合素質很高,全面發展的學生。”

丁凱回憶起自己的中學時代,則謙虛得多。他表示高中的時候總分雖然經常年級第一,但是語文分數偏低。“而且我初中的時候就沒考過年級第一,小學的時候就更不是了。我課外活動參加的倒不少,乒乓球、游泳、足球我都經常參加。”


4、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2022年12月18日,梅西帶領阿根廷球隊拿下世界盃冠軍。小編刷到很多小視頻盛讚梅西作為年輕一代球員榜樣所發揮的力量和作用。

或許,榜樣的力量是全球通用的。丁凱也告訴小編,當時學長考上清華大學對他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當時楊雲鴻老師剛帶完邱暉那一屆,就來帶我們。他總是用邱暉的事蹟激勵我們,我覺得還挺有效的。我以前沒想過要考清華,但是邱暉讓我知道石屏一中的學生也可以考上清華,我才敢去想。這些學長的事蹟會激勵我們去拼搏。”

據悉,80年代和90年代的石屏一中“意氣風發”,93年有邱暉考上清華大學,94年有王鑫考上清華大學,97年丁凱又考上清華大學。

於是後來的後來,丁凱自己也成了學弟學妹們的榜樣,激勵一代又一代一中人奮發向上。當被問到想對現在的學弟學妹說啥時,丁凱表示學習貴在堅持。“我覺得主要是抓好課上的時間,課前預習,課後複習,方法很普通,但是能做好的同學還是不多,真正做好了,學習也就好了。學習態度一旦養成,後面只要保持下去,就能學得不錯。”


5、母校的驕傲,家鄉的驕傲

前後求學二十餘載,回首難忘恩師情。“最難忘的老師有張明、任紅玲、楊雲鴻、王素華、彭松源、高官銀、楊元奎等等很多老師,他們不僅教我們知識,而且總是鼓勵我們。”丁凱這樣告訴小編。

當年的高中班主任楊雲鴻老師則告訴小編,“我永遠為他驕傲。不光是我,我們整個石屏一中的師生都為他驕傲。我想對他說,雖然航天事業繁忙,但是要勞逸結合,注意身體,把工作做好,把家庭照顧好,把身體養好,爭取為我們國家的航天事業做出更大貢獻。”

彭松源老師

“丁凱是年輕的科技工作者,為國家的航天事業做著重要貢獻。他是石屏一中全體師生的驕傲,是母校一中的驕傲,也是家鄉人民的驕傲。我一直有個願望,希望他回鄉探親時能回一中為學弟學妹們開一個講座,我相信對學弟學妹們會是一個很好的激勵。他是勤學好問,敢於質疑權威,全面發展的榜樣。”曾經的任課老師彭松源這樣寄語道。

家鄉以丁凱為傲,丁凱也難忘家鄉。除了難忘中學時代的恩師,丁凱還有一個家鄉胃。“我總是網購石屏的米線,很愛吃。最喜歡石屏的豆腐、米線、卷粉,走到哪兒都忘不了。”

丁凱在石屏的老家

丁凱告訴小編,他現在大概兩三年會回一次石屏。他感覺經過這幾年的保護和建設,家鄉的異龍湖越來越美,周邊的小村子也越來越乾淨。“石屏旅遊按照目前的方向發展下去,應該會越來越好。”

異龍湖國家溼地公園 攝影:楊曉梅


6、以夢為馬,征戰星辰大海

據悉,我國的“神舟”系列載人飛船均由丁凱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神舟十五號是五院抓總研製發射的第15艘神舟飛船,也是我國第10次載人飛行任務。

這一飛,是中國空間站建成前的最後一飛——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行任務,是中國空間站建造階段的最後一棒。“我們天上有人”將成為常態。中國人“定居”太空的夢想即將實現。

讓我們站在邊疆望北京,為中國從未止步的航天夢驕傲,為無數征戰星辰大海的中國航天人自豪!!!


赞助: 代写essay 网课代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