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在抗擊疫情中大放異彩,疏風解毒膠囊等一批重要成為明星產品。作為疏風解毒膠囊背後的生產商—安徽濟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濟人藥業”)趁熱打鐵向滬市主板發起衝擊,近日再次更新招股書。
鈦媒體APP注意到,手握“明星”產品,濟人藥業的成長性卻略顯不足,2019-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以下統稱“報告期內”),濟人藥業營業收入、歸屬淨利潤出現明顯波動,其中2020年、2021年的歸母淨利潤均較2019年出現大幅下滑,主營業務的毛利率更是出現三連降。究其原因,一是主打產品疏風解毒膠囊量價齊跌,二是高企的市場推廣費"吞噬"利潤。與此同時,濟人藥業的重要供應商澄城縣質勝中藥材商貿有限公司多年社保繳納記錄為0,2019年撐起近千萬元的採購額也頗受關注。無論是市場推廣費、還是供應商的相關情況,證監會都曾對濟人藥業進行詳細問詢,但濟人藥業卻“避重就輕”,有的問題甚至避而不談。
主打產品量價齊跌,主營業務毛利率三連降
濟人藥業成立於2001年,位於藥都安徽省亳州市。據濟人藥業介紹,公司是一家從事現代中藥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線涵蓋中成藥、中藥飲片及中藥配方顆粒等領域,公司擁有“藥信”、“信之”兩個自主品牌。
報告期內,中成藥和中藥飲片為濟人藥業貢獻九成以上的收入。中成藥方面,濟人藥業擁有疏風解毒膠囊、蒲地藍消炎片、通便靈膠囊、盆炎淨片等共計35個品種的藥品批准文號。其中,疏風解毒膠囊為公司獨家專利品種。
據瞭解,由於疏風解毒膠囊可以治療上呼吸道感染及多種病毒性疾病,先後被衛生部錄入甲流、H7N9禽流感等疾病的中成藥診療方案,後來又進入第四至第九版《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濟人藥業疏風解毒膠囊在中成藥的銷售佔比分別為93.14%、92.83%、94.63%和96.17%。

濟人藥業稱,2022年1-6月,國內部分區域疫情有所反覆的背景下,疏風解毒膠囊作為《新冠肺炎診療方案》推薦中成藥,被上海市奉賢區、松江區及六安市、淮南市等多個地市納入政府部門主導的抗疫藥品採購清單,產品銷量明顯上漲。
據米內網數據庫統計,近年在各類醫療終端中成藥用藥品牌中,濟人藥業疏風解毒膠囊的市佔率僅次於以嶺藥業的連花清瘟膠囊和連花清瘟顆粒,2022年1-6月市場佔有率約為 5.67%。
鈦媒體APP注意到,這幾年,依靠連花清瘟,以嶺藥業可謂是賺得盆滿缽滿,其在2020年的歸母淨利潤同比翻倍,繼2021年上漲10.27%後,以嶺藥業預計2022年實現歸母淨利潤約21.5億元-24.19億元,同比增長60%-80%。
相比之下,濟人藥業並沒有因抗疫藥品而出現業績大幅增長的情形,營收與利潤甚至相背離。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以及2022年1-6月,濟人藥業的營業收入分別約7.89億元、7.31億元、8.05億元和4.49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分別約1.27億元、9388萬元、9517.08萬元和6603.46萬元。2020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近26%,儘管2021年有所回升但遠低於2019年業績。
賺錢效應減弱,毛利率直線下滑。報告期內,濟人藥業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59.06%、57.52%、52.7%和51.29%。
通過梳理招股書發現,濟人藥業利潤下滑的原因與疏風解毒膠囊量價齊跌不無關係。數據顯示,2019年公司疏風解毒膠囊平均單價為7807.99元/萬粒,當年總銷量約4.55億粒,合計銷售收入達到3.55億元。到了2021年,該產品的平均單價降至7687.55 元/萬粒,銷量約3.89億粒,收入不到3億元。

銷售費用“蠶食”利潤,學術推廣費去向避而不談
高企的銷售費用也是擠壓利潤的重要原因。
據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濟人藥業發生的銷售費用分別為24839.26萬元、22669.84萬元、21751.63萬元和10027.53萬元,佔當期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31.5%、31%、27.01%和22.32%。
銷售費用項下,學術推廣費是支出的大頭。報告期內,濟人藥業的學術推廣費金額分別為18708.94萬元、17709.94萬元、16752.63萬元和7483.8萬元,三年半合計支出超6億,各期佔比均在74%以上。
濟人藥業的學術推廣費主要由學術會議費、推廣拜訪費、市場管理費三部分構成,其中推廣拜訪費佔比最高。報告期內,推廣拜訪費合計支出近4億元。

濟人藥業對推廣拜訪費解釋是,推廣商對醫療機構、藥店、診所等客戶進行拜訪並反饋拜訪信息所發生的支出。工作內容包括傳遞產品定位、特點、藥理藥效、市場競爭情況、聯合用藥方案以及相關適應症最新臨床用藥情況等信息,以實現產品銷售的增長和品牌影響力的提升。
一位醫藥行業人士對鈦媒體APP表示,以學術推廣之名推動背後的市場營銷,是醫藥行業的潛規則,因此藥企學術推廣費一直是商業賄賂的高發區,這也是“灰色地帶”。
公開信息來看,濟人藥業採用學術推廣的產品主要為疏風解毒膠囊,且一對一拜訪更有針對性。面對面的交流傳遞產品信息就產生了鉅額銷售費用,監管也對此提出質疑。
首發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濟人藥業說明報告期內學術推廣費的推廣區域構成、與銷售收入區域分佈的匹配情況,拜訪推廣費拜訪對象任職機構與對應客戶收入的匹配情況;報告期各期一對一拜訪的人次,人/次均推廣費用,不同對象間推廣費用的差異情況;報告期內主要推廣服務商的基本情況,與發行人開展合作的時間及背景,人員數量與經營規模的匹配情況,是否具備提供相關服務的技術人才和能力等。並要求保薦機構、申報會計師對上述事項核查,說明學術推廣費是否真實、準確、完整,是否均具有合理的商業背景和明確用途,是否用於利益輸送、商業賄賂、體外循環。
然而,濟人藥業僅披露了學術推廣費用與中成藥及中藥配方顆粒業務收入的變動情況,但具體的推廣服務商的信息、拜訪對象卻並未披露。
重要供應商社保繳納記錄“掛零”,轉貸暴露財務內控混亂
招股書顯示,濟人藥業的主要原材料(中藥材)包括柴胡、連翹、酸棗仁、防風、山慈菇,其中柴胡對應的產成品為疏風解毒膠囊、北柴胡/醋柴胡中藥飲片、北柴胡/醋柴胡配方顆粒。報告期內,濟人藥業柴胡採購金額分別為1566.86萬元、1837萬元、1603.94萬元、1237.39萬元。

數據顯示,報告期內濟人藥業向澄城縣質勝中藥材商貿有限公司採購柴胡、茜草等各類中藥材的金額分別約1158.89萬元、978.57萬元、830萬元、658.06萬元,分別位列各期第一、第二、第五、第二大供應商。在濟人藥業列示前五大供應商中,涉及柴胡供應的只有澄城縣質勝中藥材商貿有限公司一家,重要性可見一斑。
天眼查顯示,中澄城縣質勝中藥材商貿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位於陝西省渭南市,是一家以從事零售業為主的企業。企業註冊資本800萬,實繳資本僅有50萬,員工規模不清楚,該公司連續多年的社保繳納記錄為0。空殼公司?如何撐起高達近千萬元採購合同?

首發反饋意見中,證監會要求濟人藥業說明主要或關鍵原材料是否存在由單一或少數供應商供應的情況,是否存在供應商依賴或原材料供應風險;報告期各期前10大供應商的成立時間、註冊資本、繳納社保人數、經營範圍、與發行人合作年限、主要採購內容、採購金額、佔比及波動原因,供應商的選擇依據、前10大供應商變化的原因;若存在設立當期即與發行人開展業務、註冊資本或繳納社保人數較少等情形,說明原因。
不過,更新披露的招股書中,濟人藥業對上述問題並未進行答覆。
值得注意的是,濟人藥業還通過供應商、員工、子公司等取得銀行貸款的情況(以下簡稱“轉貸”),2019-2021年的金額分別為24445.63萬元、28615.89萬元、18308.4萬元,銀行轉貸金額及佔各期取得的銀行借款的比例分別為66.41%、65.3%、39.42%。其中通過供應商、員工等非合併範圍內主體的轉貸金額分別為17105.63萬元、5960.45萬元、557.1萬元。
一位行業人士表示,“轉貸”是指企業為滿足貸款銀行受託支付的相關要求,在無真實業務支持情況下,通過供應商等取得銀行貸款或為客戶提供銀行貸款資金走賬通道的行為。“轉貸”實質上是不合法的;在IPO過程中屬於內控不規範的表現。
在IPO審核過程中,“轉貸”問題始終是監管層的重大關注點。證監會也追問涉及轉貸供應商的股東、實際控制人、經營情況,配合發行人進行轉貸行為的原因及合理性。
"報告期內,公司的銀行轉貸資金流向為商業銀行將貸款放款至受託支付方賬戶,受託支付方取得銀行貸款資金後,直接或者間接全額劃回至公司賬戶。公司取得銀行貸款資金後,根據公司對外資金付款的統籌安排,主要用於支付原輔料、設備、工程等相關事項的款項。銀行轉貸過程中僅涉及相關方的資金劃轉,不涉及收取或支付費用的情況“,濟人藥業如是說。
但主要轉貸供應商等具體情況,濟人藥業卻隻字未提。關於上述市場推廣費、轉貸行為具體細節等系列問題,鈦媒體APP向濟人藥業發去調研函,不過截至發稿未能收到回覆。(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劉鳳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