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我國的養老保險制度創立以來,養老保險的類型就一直只有兩種,其一是個人全額繳納養老保險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這些人的養老金組成就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但別看繳納的費用多,實則退休後可享受的養老金待遇,反而普遍較差;其二是由個人和單位共同繳費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這些人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相對好一些。細分的話又能分為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以及企業退休職工,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待遇,很多時候也優於城鎮職工。

根據國家統計局頒佈的數據看,當前領取職工養老金的退休人員,已經超過了1.3億,再沒有其它數據表明,參加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人,分別有多少。但根據當前的種種現狀預測,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佔到所有退休人員的10%到16%,很難超過20%,整體的比例並不是很多。
因為2016年的時候人社局公佈數據,表示本年度的企業退休人員和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分別有8900多萬和1700多萬;2021年全國的退休人員數量達到了13100餘萬,按照2016年的水平來算,去年我國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總量,預計能達到2100萬左右,佔全體退休人員的比例達到了16%。

當然這是按照全國範圍計算的,事實上很多地方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去年我國的人口大省江蘇省公佈數據,表明本年度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佔到退休人員總量的10.8%;其它公佈這一數據的城市,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比例也在10%左右,距離16%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能展開討論,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養老金水平如何。其實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不同,大家可領取的養老金相差還是比較大的,機關事業單位的退休人員也不例外。我們能搞清楚的也只有,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養老金的組成有哪些:

前面提到一般城鎮職工的養老金組成只有兩部分,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是由3部分甚至4部分組成。其中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跟其它退休人員一樣;除此之外還有一筆職業年金可領取,出於人性化的要求,參保人可以選擇分次領取,也可以一次性全領完。分次領取的好處在於,未來可以享受職業年金的上漲待遇,一次性領取則能解決我們當下的燃眉之急。值得注意的一點是,選擇一種領取方式後,就不能再更改,所以大家一定要考慮清楚;最後一部分是過渡性養老金,2014年10月份的時候,我國的機關事業單位進行了新一輪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此次改革會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為了確保改革能平穩進行,國家統一設立了10年的過渡期。那些2014年9月30日前參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後退休的人,能領取一筆過渡性養老金。
往期文章:
個人養老金落地,工資在5000以下的要不要參與,引發社會層面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