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古禮 | 這些古代熱門的職業,就算到了現代也依然吃香


古人的職場,大多數圍繞著“官府”的公職,而有資格上班的只有統治階層和士大夫階層,普通平民百姓是沒有資格上班的,他們為了溫飽生計。所外出尋求的“工作”機會,一般稱為“謀生”或“營生”。

“上班”一詞源於宋代全稱是“上朝班”,簡而言之就是官員的一種工作行為。由於封建社會等級制度森嚴,根據身份不同分出不同等級。宰相去工作叫“上朝”,而沒有“上朝”資格的官員,去工作才叫“上班”。但是隨著時間推演“上班”一詞,最後專指諸班值、三司使的官吏去工作。雖然“上班”一詞是宋代才出現,但是在上古時期的統治者們,為了方便議事,也有類似於“上班”的工作制度。除此之外,三教九流,三百六十行,或因地制宜,或為生活所迫,或為生活所需,在江湖的傳說裡,不少神秘的職業應運而生。本期漫談古禮,我們就來淺談古代一些有意思的職業。

鏢師

最早始於北宋年間。在當時,隨著商業的發展、財物流通的日益增多,保護流動、流通中的人員、財物安全的保鏢行業應運而生。相當於快遞和武裝押運的結合,只不過鏢師是私人組成的武裝。除了有把式外,鏢師們有“三會一不”的信條,會搭爐灶、會修鞋、會剃頭、不洗臉。還講究“三分保平安”,帶三分笑,讓三分理,飲三分酒。一個優秀的鏢師,一定也是一個老江湖。至明清,鏢局行發展至鼎盛,在最鼎盛的時候,北京有著名的八貝錄鏢行爭相輝映。那些身懷絕技的鏢師形象至今仍讓武俠迷們津津樂道。但由於種種原因,這個行業曾一度消失了。

古人運送貴重貨物,為圖保險,通常會僱用鏢師一路護送以保安全,做鏢師也不易,那是個刀口舔血的活兒,除了要有責任心,高強的武功,還要人脈廣,《笑傲江湖》福威鏢局的林震南就說:“江湖上的事,名頭佔了兩成,功夫佔了兩成,餘下的六成,卻要靠黑白兩道的朋友賞臉了。”可見,功夫交情一樣不能少。如今,鏢師一職業也逐漸變了物流快遞小哥,使命必達的鏢師精神依然被傳承下來。

店小二

是指古時候驛站、茶館、酒肆、旅店等處負責侍應的人。意思是二老闆,屬於一種友好的尊稱。“店小二”來歷:古代有一個服務員,叫王示,寫名字時豎寫,把示常常寫脫節,寫為二小,人們就親切地稱他為王二小,傳來傳去人們就說成小二了,後來人們就把旅館酒店中的服務人員稱為“小二”。像如今酒店大堂經理也都是從“店小二”衍生過去的,而且各大高校也都開設了酒店管理、旅遊管理等專業,專門來培養現代的“店小二”,足以證明“店小二”這一職業的長青。

醫師

中國自古不同於西方,宋以前,對醫生的稱呼較為複雜,一般根據其專科進行稱呼,如食醫、疾醫、金瘡醫等。宋代始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為大夫。大夫本是官名。三代時,天子及諸侯皆設之。分為上大夫、中大夫、下大夫三級。秦漢以來,有御史大夫、諫大夫、太中大夫、光祿大夫等名。清代文官階自正一品至五品,亦稱大夫。舊時,太醫院專稱大夫。加之唐末五代以後官銜氾濫,以官名稱呼逐漸形成社會風氣,所以,北方人尊稱醫生為“大夫”。

南方人對醫生的尊稱為郎中。郎中本是官名,即帝王侍從官的通稱。其職責原為護衛、陪從,隨時建議,備顧問及差遣。戰國始有,秦漢治置。後世遂以侍郎、郎中、員外郎為各部要職。郎中作為醫生的稱呼始自宋代。尊稱醫生為郎中是南方方言,由唐末五代後官銜氾濫所致。
坐堂醫是在中藥店中為患者診脈看病的中醫大夫。坐堂醫源於漢。相傳漢代名醫張仲景曾作過長沙太守,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他坐堂行醫,並分文不取。為了紀念張仲景崇高的醫德和高超的醫術,後來許多中藥店都冠以某某堂,並把坐在藥鋪裡診病的醫師稱為“坐堂醫”。直至近代,醫生才成為為業醫生者之通稱。

劊子手

清代的職業劊子手,備好利器,精心練習,講究技法,在萬眾矚目之下,手起刀落,贏得滿堂喝彩。砍頭的劊子手,不是沾滿鮮血的惡魔,是一種合法從業人員。

不少古裝劇中,都會出現“刀下留人”這句臺詞。這一幕往往是在刑場,一個大漢持刀將要把人頭砍下去,不過電視中多半會失敗。大漢是劊子手,古代專司職斬殺罪犯。真實歷史中,劊子手工資極高,但想要成為劊子手可不是一件易事。劊子手一般都是代代相傳,有關處斬犯人的技巧都嚴格保密,光是有那份拎起大刀砍人的膽量就極為地難得。大多數劊子手都希望自己手中的刀鋒利無比,能夠在最短的時間打卡下班,一來犯人省遭罪,二來自己也少費勁。

幾乎每一行都有自己的祖師爺。劊子手也不例外,而劊子手的祖師爺相信很多人都難以想象,據說是樊噲、張飛、魏徵三人共同組成。這個職業可以說是非常的殘忍的,所以在古代劊子手的工作都被認為是及其折損陰德的事情。所以在出師之前師傅都會囑咐到:做完99個人頭之後,一定要轉行,不然,他們就會斷子絕孫。

剃頭匠

也就是今天的理髮師,不過與現在的理髮師相比,差別還是很大的。剃頭匠出師要有16般技藝,有梳、編、剃、刮、埕、拿、捶、按、掏、剪、染等,接活兒還有梳補,工具也要齊全,手推子、刮臉、備刀布、小抄子、攏子、剪子、刷子、耳挖勺、剪一個都不能少,必要時還有火爐和臉盆,那是極其的講究。古代剃頭也和現目錄差不多,包括一些其他的服務,比如掏耳朵、刮鬍子、按摩等。辛亥革命後,因為廢除了長辮,理髮行業務猛增,開始逐漸使用現代的理髮工具。

盜墓賊

專以盜竊古人墓葬中的財寶為職業的人。三國時期曹操曾專職委任過他們,設立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等軍銜,專去掘墓取財,以補貼軍餉。別看他們是賊,他們乾的這份活卻技術含量十足,遠遠領先於當時官方的考古發掘技術。盜墓者分南北兩派,北派盜墓叫倒鬥,南派叫淘沙,白天抓兔踩點,晚上行竊。許多文物品種,都是盜墓者最先發現的,如甲骨文,現在考古學家們用錄“洛陽鏟”,最初也是盜墓者發明的。現在盜墓賊也逐漸消失殆盡了,而考古探勘的學者卻一直為人類文明的探索,默默奉獻著年華和生命。

賒刀人

什麼是賒刀人呢?他們自稱是鬼谷子的徒弟,學會了他的陰陽學說。可以曉世事,知天命,根據五行八卦來預測吉凶。據有證可考的資料這個職業最早是在宋朝,他們會先將一些質量不錯的剪刀菜刀鍋等用品,將這些物件編幾個非常離奇的傳說給你聽,然後會以非常低的價格或者是一文不收把菜刀給你。

然後他們會說:“這個東西你先拿過去,等多少多少年之後連下五十天大雨,或者小麥都長不熟,或豬肉漲到五十塊錢一斤等等,你再把菜刀的錢給我。”

當然,他們要的刀的價錢是非常高的,要超出幾十倍,但是人們並不相信他們說的會實現,所以通常都會要下菜刀。但是他們說的事情的實現之後,他們就會來要菜刀的錢。事情發生後,很多人是不會不給錢的,因為他們覺得非常奇怪,怕不給錢就會遭到報應。

總的說來,這些職業,說恐怖也好,說愚昧也罷,他們的產生與消失都不是無緣無故的,而恰是古代社會的一個縮影。我們現今的職業也與古人的事業息息相關。古人的職業在當下仍然具有它的時代意義和不可估量的價值。

赞助: 代写essay 网课代上